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河道改制(1)(2)

作为问题,推诿问题,这些是大明治河方面,所遭遇的最大弊政,也是常有水灾发生的根源。

明明一些发生的水灾,是能够有效避免的,但是最终还是发生了,根源就在于建设和防范上。

被自家皇爷出言夸赞,叫魏忠贤心里很高兴,然表面却没有流露出,毕竟现在所讲的事情,是很沉重的。

“皇爷,奴婢觉得朝廷不清楚,不了解,地方上的实际情况,亦是造成水灾常年形成的根源。”

刘若愚想了想,硬着头皮,作揖道:“在奴婢没有进宫前,家乡一带就曾多次有过类似的情况。

明明出现水灾,可一些地方官员,却害怕朝廷追查下来,就欺上压下,有一次水灾太大了,压不住了,才呈递上去。

可那次死掉的人很多,不过其他的没有改变”

说着,说着,刘若愚却不敢讲了,他感受到自家皇爷的怒意,这叫魏忠贤也好,王体乾也罢,都低下了脑袋。

“司礼监这边,即刻根据所存案牍,对内廷的宦官群体,展开一次调查。”

朱由校强压怒意,对众人说道:“凡是所在家乡,地处运河、黄河、长江、江淮等主河道的,都进行一次深入询问。

内书堂协助调查。

朕要知道涉及治河的一应情况,用最短的时间,将收集的问题都整理出来,不要给朕粉饰太平!”

“奴婢等遵旨!”

众人当即应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身为大明皇帝,朱由校不可能离开紫禁城,去大明各地实际调研,也不可能谴派内廷宦官,外派到各地去了解。

此举无疑是劳民伤财,会催化地方上的混乱。

不过内廷有宦官群体,规模极为庞大,他们子孙根虽被割掉了,但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没有进宫之前,所经历的种种,总是不会忘掉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内廷的太监宦官不算人,或许他们性格扭曲,但那也是人。”

偌大的东暖阁,仅剩朱由校一人,看着眼前的案牍,双眼却微眯起来:“单纯的靠一些冰冷的文字,就想了解实际情况,这是脱离现实的表现。

文官呈递的奏疏。

要信,但不能全信。

大明宦官的规模,之所以这般庞大,一方面是皇权所致,然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活路所致。

割掉子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