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断了香火,这可是最大的不孝。
想改变大明水利建设和防范的现状,需要兼顾很多,超前的治理方式,包括材料研制运用,确实很重要。
不过最重要的终究是制度和追责,没有一个区域分明,职权分明,奖惩明确,高效廉洁的体系,想改变这一切,纯粹就是无用功。”
这两日,对整个紫禁城来讲,是极为不平静的。
这两日,对朱由校而言,是异常忙碌的。
不过宫里发生的种种,宫外对此却毫不知情。
过去像极了筛子的紫禁城,在朱由校的绝对掌控下,彻底成了禁地,这是属于他的私人领地。
面对小冰河时期的威胁,朱由校知晓时间的紧迫,若是不能改变大明治理水利,营建水利,那套落后僵化的模式,此后数十年间,大明将因水灾、旱灾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不计其数。
“元辅,您说这几日,陛下深居内廷,一不召大臣奏对,二不召御门听政,就当前这等朝局,陛下难道要效仿”孙如游神情有些凝重,看向伏案忙碌的方从哲,皱眉说道。
“效仿什么?”
方从哲手下一顿,抬头道:“陛下想要做些什么,岂是我等臣子,所能在私底下,去妄加评议的?
难道你不知隔墙有耳?
时至今日,你还没有看明白吗?
现在是天启朝,不是万历朝,更非泰昌朝,有些事情不要过多掺和,陛下有意改变朝纲,你还没揣摩到吗?”
“元辅,本辅怎会不知这些啊。”
孙如游走上前,低声道:“现在不少朝臣中,都在私下议论起来,说陛下心中恐有意推行新政,以改变大明。
这个赋役,就是重中之重。
可是到现在,关于新政的说辞,却从没有听陛下提及过,现在想想,陛下此前乾纲独断,所做诸多决断,恐就是跟新政有关。
时下这个大明财政学院,而产生的舆情风波,却呈一边倒的趋势,那户部尚书李汝华,已然开始行动了。”
“本辅倒是觉得,设立大明财政学院,是对国朝有好处的。”
方从哲放下笔,皱眉说道:“难道你真的觉得,陛下若是真谋改赋役新政,只会涉及关税、商税等特定税目吗?
正赋呢?
这才是赋税大头。
现在应该着急的,不是咱们,而是东林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