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新学!大明新摇篮(3)

,靠的不是朝堂,靠的是他们啊。”

朱由校停下脚步,伸手指向前方,那占地不小的简易营寨,听着传出的声响,面露感慨:“这些在官绅权贵的眼里,卑贱的百姓子弟,并不比他们的子弟差,他们就是缺少一个机会。

知识,能改变个人的命运。

知识,能改变国朝的命运。

有教无类,是孔圣人所言,可是有些人啊,渐渐就忘了初心,将学问垄断起来,将学问封闭起来。

大明,不是少数人的大明,而是全天下的大明,朕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叫百姓子弟慢慢成长起来。”

说着,朱由校一甩袍袖,快步朝眼前的营寨走去,随行的一众人,无不快步跟在天子的身后。

这座简易营寨占地很大,容纳着数万众的辽民子弟,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被分为一个个小队,一切以军队的要求管理。

没办法。

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不这般进行管理,那会出现很多状况,一个踩踏,一个疫病,就能叫很多学童丢掉命!

出身不好的他们,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就要比谁都能吃苦,唯有这般,才能拥有改变命运的资格。

听到那郎朗读书声,朱由校走在这营寨内,看着一个个用木桩隔开的简易学舍,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这是他创设的新学。

尽管一切是那般简陋。

尽管是从零开始的。

但是做了,就代表着希望,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为大明,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人才。

想要叫大明改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教育垄断,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降低大明的文盲率。

“陛下,创设的西山新学,所招学童太多,所以都用沙盘学字,写字。”陪同天子来到一间学舍,见到数十众学童,拿着树枝,聚精会神的低头写着,孙承宗低声说道:“不过进了高级学堂的学子,就会发放笔墨纸砚”

朱由校开口道:“用什么去学,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进去,走吧,我们不要耽搁,这些孩子进修。”

说着,朱由校便退出了学舍,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在后世,被认为理所应当的义务教育,在大明,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接触到知识的。

儒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从启蒙阶段,就有相应的书籍,一层,一层的进修,直到参加科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