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9章 偏差(3)

对岸人均GDP如今才三百美金左右,而现在美国人均GDP高达两万四千美金,是对岸人均的八十倍左右,同样的钱,带去祖国投资肯定最划算,发展空间更广阔。

下一秒,他又盘算着为什么不能四面开花,到处都投?

几年以后,等到赌场酒店文旅项目建成,能在拉斯维加斯赚美元,同期利润多半远超去祖国投资短期内所能带来的收益,到时候将利润带回去,似乎也不迟。

脑袋里分析着这些,陈林芝已经来到路边,上车跟司机打声招呼,前往位于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

十多分钟后。

他先去位于华尔街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坐会儿,买了些最新的数据资料,顺便委托他们帮忙筹划评估万一苏联解体,如何才能提前布局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陈林芝本身的头脑,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偶尔跟技术员交谈,听见对方说出的专业名词,他一样会傻眼。

还经常记不住事。

例如曾往某些初创公司投资数百万美金,事后却丝毫没有印象,等到后知后觉发现升值翻了几倍,简直就像白捡一笔钱。

既然花钱可以雇佣一帮顶级的聪明人负责出谋划策,他自然懒得动脑子。

明知道距离苏联解体不会太远了,但他却一直没想好如何赚取收益,苏联那边没有股市,属于公有制,外汇期货方面也无从下手,这种分明看见一大块肥肉却吃不到嘴里的感觉,近期常常困扰着他。

听完陈林芝的诉求,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几位管理层集体傻眼。

他们商量完,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复杂,一时半会儿很难给出准确答复,约定半个月内给出回复。

这个问题,被麦肯锡方面定价五十万美金,据说需要咨询众多专家、调集大量分析师协同。

在金融圈里,无论是消息还是解决方案都挺值钱,能够换成实打实的美元,陈林芝丝毫不认为这个价钱贵,反而爽快点了头。

等到离开麦肯锡咨询公司,他又去野村证券美国总部,想要打探消息,看看能否继续增加空仓,无论是期货还是卖空期权都行。

除了证券交易市场外,陈林芝也在盯着日元以及东京的房地产。

只不过,让他纳闷的地方在于东京房价四平八稳,丝毫没有崩溃的迹象。

记忆不够清晰。

本来他觉得房地产会先崩盘,然后拖累曰本股市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