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章 时代的幸与不幸(1)

唐羽微笑。

看来,人们的反应比他当初所预料还要疯狂得多。

不过这也能理解。

毕竟,在这个文娱匮乏的世界里。

《赤伶》的质量对比同期发布的其他歌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好比双方虽然同处一个擂台。

但论体型,论专业水平,大家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故而这场比赛还未开始,便已注定了结局。

《赤伶》赢得实在太轻松,毫无悬念。

评论里人们想让唐羽出正式专辑的呼吁声越来越高。

这也正好与唐羽下一步的想法不谋而合。

顺着话题相关,唐羽在微博上漫无目的的浏览着。

忽然,他发现了一个十分感兴趣的标题:

“戏曲学院专家刘老能关于《赤伶》的听后感想!”

刘老能。

很多年前,唐羽便听过此人的名字。

别看他名字土气,但确有真知灼见。

算是龙国戏曲学院派里执牛耳的人物。

即便泰山北斗如秦休淮,提到他是每每也是赞誉。

兴许因为科班出身的缘故,刘老能极其博学,对龙国各类戏曲流派均有深厚研究,是著名的戏评家。

秦休淮曾坦言。

若论戏曲的专业知识,放眼偌大龙国,无人能出此人之右。

这无疑是极高的赞誉了。

早在戏曲文化还未衰退的世纪之初。

凡是经过刘老能在报纸上公开点评的戏曲,基本都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因为他的评点一向客观公正,无论或褒或贬,皆有详尽且真实的论据作为支撑。

唐羽立刻点开,一篇极长的文章,映入屏幕。

“时值深夜,我仍在一遍又一遍反复循环播放着唐羽的这首《赤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赤伶》问世,已经足足一周了,可我每一次听到它,仍像那天直播里初见般惊艳莫名。”

“这便是好作品的魅力,这便是真正戏曲能带给人的精神享受。”

“本来,这篇博文早在戏曲大展当夜,我便想动笔撰写,可每每坐在电脑前,脑子里万千思绪都变为了一片空白。”

“因为我深深担忧,我的任何措词不当,理解有误,都会是对于《赤伶》这首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