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千山万水,她有母亲的陪伴,惶恐和胆怯的念头就少了很多。
*
从京城到凉州的官道长达三千多里,纵伸南北,横贯东西。
华瑶的队伍人强马壮。他们每日至少行进百里,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就走完了大半的路程,抵达了岱江的南岸。
南岸有一座县城,叫做“汤丰县”。
汤丰县的知县仅是一介七品芝麻官,从未与京城的皇子王孙打过交道。他听闻公主的踪迹,就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常服,打算亲自去驿馆迎接公主。
天色将近黄昏,知县带着一群官差穿过闹市街口,附近的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抑扬顿挫、格外洪亮。
青石板铺成的道路旁边立着一个馄饨铺子,店主弯腰往小灶膛里添柴。铜炉上架着一口热锅,白花花的骨头汤冒着热气,薄皮馄饨在汤水里打滚,泛着油光,馅料若隐若现。
知县和官差们停下脚步,站在了馄饨铺子的正前方。
那店主吓了一跳,连忙摆正衣冠,朝他们作揖:“几位客官”
知县竟然微微躬身,谦逊回礼。
这位知县年纪尚轻,风姿飘逸,穿一件颜色素淡的长衣,举手投足之间极有书卷气。他就像一个偶然路过的食客,规规矩矩地走到一张竹桌旁。
竹桌的对面,恰好有一位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荆钗布裙难掩天生丽质。
不过,她的腰间配着一把长剑,与她同坐一桌的同伴们有男有女,个个板着一张脸,看起来很不好惹。
知县沉默不语,那少女竟然开口问他:“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知县如实相告:“在下姓柳,名平春。”
“柳平春?好名字,”少女念出一句诗,“太平无事春如海,天保歌长乐未休。”
柳平春却只看着她的腰间佩剑。他双眼紧紧盯着剑柄上的龙纹,欲言又止。过了好半晌,他才小声说:“请问姑娘贵姓?”
姑娘相当坦率:“我姓高阳,名华瑶,在家中排行第四。”
华瑶还说:“你们吃过这里的馄饨吗?味道真好,价钱公道,只卖四文钱一碗。”
华瑶说得轻松,旁人听得心惊。
“高阳”乃是当今皇姓,除了皇族以外的所有人都必须避讳“高阳”二字。再者,皇族下榻驿馆,本地官员应当设宴款待,为其接风洗尘,万万不能让皇子王孙沦落街头,手中只有一碗四文钱的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