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零落。
蓝色的星光逐渐被云雾遮挡。
夜风在天空中回旋又吹过。
吹在正等在门前的李铸秋身上,让他越发觉得冷了。
他背负着双手,站在门庭大开的李府之前,李海邺与许许多多李家后辈也站在他的身后,不时看向远处的街口。
南城龙门街乃是贵人们的居所,也如同陈执安所居住的佛桑街一样,街口也有统一的门房。
这里就不如其他街道那般热闹。
可今日毕竟不同于往日,来来往往也有许许多多官人小姐的轿子经过,时不时就会掀开帘子看一看等候在李府门前的尚书大人。
于是李铸秋眉头拧得更深了。
一旁的李海邺心中也不由叹了一口气。
李铸秋共计七个儿子,老大李峥,也就是如今的云州李家家主,李清然的父亲,这二年都在云州老家操持祖宗家业。
排名第二的李伯都乃是当朝玄紫将军,也多在军中。
其余三位一人早夭,两人也已在外做官,官职也称得上不错,都是肥差。
老七李洲白则更有出息一些,拜入了大名鼎鼎的养龙观,极少回悬天京。
所以李铸秋身边时常相伴着,便只有他李海邺。
今日还要加上两位赶来的兄长,以及二十余位晚辈。
李海邺并无什么大志向,觉得每日饮酒快活也算是极好的事,时常遭到李铸秋冷眼。
可现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位兄长回来却还要怪罪于他,埋怨他为何不多劝劝父亲。
若是留有一些余地,今夜也不至于那般尴尬。
李海邺想起这些,似乎又有些明白父亲为什么那般执着于攀附更高的世家
昭伏皇下旨。
换做大虞六姓,换做魏家、姜家、褚家、高家,让那陈执安进门就已经算是遵守了皇帝的旨意。
可他李家却要真如那圣旨中所言,洒扫门庭,大开李府大门。
李铸秋这位堂堂二品大员,甚至要带着家中的男儿一同站在龙门街上等候
只因为在这大虞,世家高下,并非以官职大小论处。
李铸秋为官几十载,一步一步攀登,最终在龙门街上置办了此等的家业,可他的底蕴仍然不如司家,更莫要论大虞六姓。
李海邺甚至觉得,无论是大虞六姓,又或者圣人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