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朱标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3)

的轨迹就再也回不到从前。而只要您想强盛大明,有我在这个世界插手干预,本身就已经是改变了历史,老祖宗您又在担心什么呢?”

“嗯,不错不错,是这个理。”

朱元璋豁然开朗,点点头道:“那你说说,为何标儿比老四更合适?你们之前不是说,老四文武双全,开创了一代伟业,这样的皇帝,我也喜欢得很。”

他在朱标活着的时候动过一次易储的念头,那次念头,就在于他觉得朱棣很像自己,而朱标老是顶撞自己,让他生气。

后来打消这个念头之后,朱标却又死了。

这就真要换继承人了,朱元璋首先想到的依旧是立朱棣为新太子。

两次想立朱棣,不止在于朱棣长得像他,同时还有性格、能力、智慧、军事实力等方面都非常出众。

特别是朱棣就藩于北平,率军北上漠北擒住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让他非常喜爱。

然而朱云峰摇摇头道:“朱棣确实是一位丰功伟绩的皇帝,但要考虑到的是,在您这个时期,只有朱标最合适,这无关于二祖后来是不是成为永乐大帝,而在于那个时期对于大明来说,朱标最好。”

“为什么这么说?”

朱元璋不解。

“原因很简单,因为所有人都服他,所有人都喜欢他。”

朱云峰说道:“对于一个刚刚结束了元末乱世,急需要休养生息的大明初期帝国来说,一个上下都信服的皇帝比什么都重要。”

“唔。”

朱元璋沉吟道:“细说。”

朱云峰就道:“所有人都信服,阻力就少,阻力少了,想要做什么事情,施展什么政策都方便,国家发展起来才更容易。”

“特别是他的施政纲领以“宽通平易”为主,他登上皇位,天下要少几十年动荡,少死很多人,各方臣服,丰功伟绩不会比朱棣差,甚至可能更好,迎来一个更宽松的时代。”

“这样会让整个社会氛围从洪武时期的紧绷与高压状态放松下来,有助于国内经济、农业以及整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相比之下二祖虽然开创了一番事业,但他在位期间可以用穷兵黩武来形容。”

“由于二祖是推翻您立下的正统皇帝,十分担心得位不正的问题,所以依旧延续了特务治国,对民间和官场进行高强度控制。”

“对内设置内阁和东厂,重用宦官,继续采取对官员和百姓的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