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跨度实在是太大。换成指挥佥事的话,可操作性就大增了。
一样属于破格提拔,可朝廷对主官和属官的考核标准,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卫所部队不受重视,加上战争年代的特殊时期,朝廷大概率会卖他这个面子。
至于主官人选,那就继续用勋贵子弟顶上。虽然后面这些人,能力不及离开的那些,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起码自己选的人,能力底线是有的,并且会按他的意志执行命令。
等到功劳积累的差不多了,他们自己就会离开,不会留下来争夺部队的主导权。
不过这么一来,他这里就成了勋贵子弟的培养营,专门为大虞输送勋贵将领。
短暂的迟疑之后,李牧果断决定就这么干。不光要任用勋贵子弟,还要吸引更多勋贵子弟过来。
培养勋贵将领这种事,看似在替朝廷做嫁衣,实际上背后隐藏的利益太大了。
各家有子弟在这边,他们就必须往这里投入资源。偶尔有出格的举动,他们也会帮忙善后。
这些只是前期的好处,真正的收益还在后面。
对有能力的勋贵子弟来说,参将、副将只是仕途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远没有到达极限。
后面熬资历,都可以熬到总兵位置上去。
要不了十年,这个团体就能成为大虞军界,最大的一座山头。
有这个团体做掩护,他培养亲信的事情,就没那么扎眼了。
内心深处,李牧已经有了全盘计划。后续要把募兵和卫所兵,进行一次拆分。
“勋贵子弟军校”放在募兵中,摆在台面上给大家看,嫡系亲信往不起眼的卫所中塞。
广西养不起一镇募兵,那就拉着广东一起干。他都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担任两广提督总不过分吧!
往后募兵规模,控制在两到三万即可。既能保持一定的威慑力,又不至于遭到皇帝的猜忌。
至于卫所军队,则慢慢换上自己人。
卫所主官前期由募兵中勋贵将领兼任,不过他们的主要工作必须放在募兵训练上,只挂职不履任。
这种送上门的好事,没有人能够拒绝。品级先上去了,对后续的提拔任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卫所具体事务,则交给副手们干。
立下了足够的战功,离开的时候可以参将起步。中间能节省好几年时间,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