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不养无用之官(4)

到他,麻烦事却是一件接一件。

官军收复泰州城是一件大喜事,留下的那七万多战俘,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武将都没杀降,他这个清流领袖,那就更不能干了。

赦免是不可能的,再怎么怀柔,也没有赦免反贼的道理。

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对造反的胁从者,多是流放充军。

毕竟,能够造反的都是青壮,老弱妇孺早就死在了战乱中。

直接杀了太过可惜,不如废物利用,还能体现朝廷的仁德。

五城兵马司这次抓到的俘虏情况特殊,青壮没有抓到几个,老弱妇孺倒是逮了一堆。

流放充军,估摸着不等人到地方,就全部给倒下了。

即便是有侥幸活下来的,人家边军不会要。

“怀昌,你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理?”

徐文岳放下手中的公文询问道。

“阁老,这种事情我朝没有先例。

终归是反贼,处理轻了,交代不过去。

天下人同情弱者,若是处理重了,又有损您的清名,

不如先把人关起来,奏报朝廷请陛下裁定吧!”

侯怀昌略显犹豫的说道。

清流党人不受皇帝待见,很大程度上都是遇到棘手的问题,经常甩锅给皇帝。

天灾人祸是皇帝失德,朝廷财政亏空是皇帝铺张浪费,前线战败是皇帝没有任用贤臣

偏偏他们这群贤臣只负责发现问题,从来不去解决问题。

“不妥!”

徐文岳失望的摇了摇头。

作为清流出身的内阁大臣,徐文岳自然不是简单的清流党人。

相比一众同僚,他是有政治抱负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不到,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还是想做事的。

遇到问题,向皇帝甩锅最容易,可这样也会让他丧失皇帝的信任。

天元帝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前面这么干的几位清流大佬,一个个都回家去种地去了。

“阁老,如果不奏报给朝廷,那不妨先观望一二。

战俘不光我们这边有,淮安府那边同样少不了。

我们可以先看阉党怎么干,如果合适的话,就跟着效仿。

即便是造成了不良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设计让阉党背黑锅!”

听了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