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三章 再临洛阳,智慧宫中(3)

真要到那份上,还不如直接亡国。

但李瑄中意于长安能对西境的控制。

诚然,大唐核心在崤山以东,但西域对华夏非常重要。

其实,李瑄认为发展南方,可以在长江旁选择一座新都,比如金陵。

这样可以加快岭南开放,早日进入东南亚。

但李瑄不想大兴土木。

而且华夏的地势,一直是北高南低。

因此北方更容易为都城。

幽州,李瑄则没有考虑过。

历史上定都幽州,是要对抗胡人的威胁。

现李瑄扫清北方、东北一切障碍。

幽州作为行省的中心城市即可。

虽大唐是两京制,但只能侧重于一座城市。

选择长安,牢固河陇、西域、蜀地、朔方、瀚海都护府、雪域高原等。

选择洛阳,则依托洛阳四通八达的交通,以及大运河,发展核心地带的商贸。

“至尊,臣前往长安时,朱雀大街已铺上光滑的水泥路。您也计划在两京古道修水泥路。若此路修成,长安与洛阳七百里,车马三日即至。届时,中枢在洛阳则可影长安以西。”

独孤峻向李瑄回答道。

“我会好好考虑。”

李瑄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

水泥路修成,要等到几年后了。届时西域、雪域高原对大唐的认可度会更高。

那时再考虑将中枢迁至洛阳,全力发展崤山以东。

他隐隐被独孤峻说动。

在当前的时代下,华夏是开拓者。

崤山以东,人口占据大唐总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

工业革命,一定是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开始。

若真能完成工业革命,铁路、柏油路修建,拥有电报机等通讯,掌控西域易如反掌。

李瑄要做的,是尽快完成农业革命,将工商业推到一定临界点。

大唐必须快速进步,否则小农经济会显得十分脆弱。

迁徙中枢之事,待两京古道的水泥路修好再说。

李瑄又与独孤峻交流一些其他事情,最后,李瑄向独孤峻询问:“南下江淮的船只是否已经备好?”

“回至尊,大小一百艘船只,皆已备好。”

独孤峻向李瑄回答。

一部分天策卫沿着大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