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四章:五虎制敌·吴淞失陷(3)

“道光帝于道光六年征讨张格尔和道光十年征讨新疆玉素甫父子的叛乱。就两次用扬威名号。”

妃子下了一枚白子,轻声道:

“那道光帝面对英夷再次启用扬威将军的印信,是冀求这一屡战屡胜的吉利名号,能保佑清军如同昔日在西北那样,扬威于东南?”

光绪执着黑子,默言不语。

片刻后又道:

“宗室子弟,难当大用。”

随后英军攻陷余姚,进而进扰慈溪。

随着战线不断拉长,英军兵力不足,遂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而清廷已从全国各地调集三万兵马赴浙会剿,然而在英军几如孤军待援的大半年里,清军却一直没有抓住战机。

这都不打?吃屎去吧!

因为这三万多名兵勇,并不能全数用于进攻。

当时的情况是,湖北援军两千名,其中一千名驻守杭州,一千名驻守海宁。

江西援军两千名,其中一名在余姚兵败,此时被派往曹娥江以北的沥海等处,另一千名奕经认为不够精壮,命其护卫粮台。

安徽援军一千名,其中六百名驻守杭州。

陕甘援军两千名,其中八百名驻守乍浦。

山西、陕西、甘肃抬枪抬炮兵一千名,其中两百名驻守杭州。

如此七扣八扣,外省援军只剩下六千名,而壮勇中亦有防守各处者。

就这样,剩下的兵勇,仍不能全数用于进攻。

奕经自杭州前往曹娥江一带后,在曹娥江以西的上虞县东关镇扎下大营,自将河南援军一千名、山西等处抬枪抬炮兵两百名。

此处距英军占领的宁波约一百四十余里,奕经自称在此前路(宁波、镇海)后路(杭州)都可照应。

参赞大臣文蔚在慈谿县西北的长溪岭扎下大营,率领江宁旗兵八百名、四川援军四百名、山西等处抬枪抬炮兵四百名,安徽援军四百名,共计两千名,此处距镇海约八十里,据称是进攻镇海、宁波兵勇的后路策应。

尽管从各省调集三万人的大军,但实际上真正用于进攻的只有四川兵一千六百名(后用于攻击宁波)、陕甘兵一千二百名(后用于攻击镇海),此外只有那些数量、素质都靠不住的雇勇和余丁。

大汉。

刘邦打眼一瞧,心里顿时明白过来。

“在保命上想的还挺周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