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传国玉玺(3)

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确实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

如果是假的的话,那看来这些费尽心思造祥瑞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子,居然能够翻阅典籍,在无数古籍当中,找到了最有可能的版本。

不过不管真假,还是得看过才知道,赵祯问王守忠道:“守忠,玉玺在何处?”

“洛阳令已经派人送到了汴梁,现在在西华门外等候召见。”

“你亲自去一趟。”

“是。”

王守忠倒退着出去,顺便把门关上。

“洛阳.唔.”

赵骏等王守忠离开之后,沉吟道:“听你们这么说的话,说不好这玉玺的确有那么一丝真的可能.当然,也就那么一丝可能而已,九成九以上还是假货。”

范仲淹好奇道:“此话怎讲,为何你就这么确定造假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在历史学界对传国玉玺的说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东汉末年玉玺就没了,另外一种是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失踪在洛阳。”

赵骏解释道:“我比较倾向于前者,毕竟从东汉末年之后,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过多个玉玺记载,版本不一,这说明从南北朝开始,为了争夺正统就出现了大量传国玉玺造假的事。比如到北周、北齐、南陈三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各拥有一块,同时外面还流传着三四块玉玺,真真假假玉玺总数都有七八块之多了。所以真玉玺很有可能流失,不然玉玺在那么多国家之间转手,不可能无法辨别真伪。”

“那后世的历史学家有没有认为哪块是真的呢?”

赵祯忙问。

赵骏摇摇头说道:“这就不清楚了,只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北周那一块可能是真的,因为这枚玺与《汉旧仪》记载的传国玉玺相符,之后隋朝统一天下,三块玉玺都被隋朝得到,其中就有北周这一块,它的来源是继承自北魏从邺城所得的玉玺。”

“嗯,若是这样的话,隋朝收缴的这三块玉玺之中其二为唐朝所得,之后就是五代十国,李从珂将唐朝传下来的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玺失踪。”

晏殊补充说道。

对于这些事情,他们自然不是不了解。

只是不像赵骏那样,是从历史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探究其真伪。

“但学术界只是怀疑北周那块是真的,不能完全确定。毕竟北魏得到玉玺的方式太奇怪,是从邺城一个庙里找到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