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每年受到官府雇佣的百姓将达到上百万人,并且朝廷还会规定,必须只能雇佣贫困佃户,那种本身有固定工作的,有田地的自耕农,或者在贫困线上的就不会雇佣。
未来十年之内,全大宋的地主们佃户,将被清除干净,成为朝廷的打工人或者佃户,那么土地收回来,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
不过这里面深层次的计划赵骏并没有说,只是聊了表面计划,也就是大基建。
而大基建是为了从地主手里抢人,然后把土地回收这个想法,他打算隐藏起来,当作隐藏任务来完成,不能明面上告知大家。
否则传出去,地主们都知道了朝廷的阴险计谋,那自然会想方设法规避,反而不太好。
“嗯,这钱太多了也不是好事,必须要花出去才行。”
这一点大家都同意。
最近几年大宋的财政收入总体来说是下降趋势。
因为从庆历二年开始,全国大减负,不管是商业税还是农业税,收上来都少了很多。
但随着贸易展开之后,税收也逐年上涨,如今也涨到了八千多万贯。
且随着贸易吞吐量提高,这个数字在未来两三年内突破一亿贯是迟早的事情。
听上去是件好事。
然而去年大宋军队改制,范仲淹又主持了对冗费的清理,每年光军费就省下了两千多万贯。
冗费那边主要是赵祯宫廷支出,以前广东、福建一文钱可以买两只大闸蟹,但赵祯的宫廷预算里,却是一千文一只。
虽然有运费的考虑,成本会提高,但这夸张到两千倍也非常不合理。
最后被范仲淹从皇宫里揪出不少巨贪,甚至还牵连到了王守忠头上,只是王守忠毕竟忠心耿耿,贪点就贪点,被赵祯给保了下来。
所以改革之后,光去年一下子国库就剩了四千多万贯,加上以前的堆积,还有目前钢铁、纺织、海运贸易等国有企业每年向赵祯内帑的利润,国库加上赵祯内帑,还有接近两亿贯钱。
当然不全都是铜钱,什么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名贵珍稀样样都有。
但即便只算铜钱,一亿来贯还是有的。
这么多钱扔在国库里只会烂掉,发挥不出它们应有的价值。
后世的国家财政观念里,最健康的财政支出,是每年最好有一定比例的财政赤字,否则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导致通货紧缩来袭,经济持续下降,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