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4)

和达到绰绰有余,但这是在古代,八年都短了,可能十年内能不能完成都不一定。”

赵骏摇摇头。

“好吧,那大孙说说看。”

赵祯说道。

“首先是基础建设。”

赵骏看着场上范仲淹、晏殊、宋绶、蔡齐、蒋堂、张士逊、贾昌朝等人,缓缓开口道:“道路、桥梁、水渠、运河全方面建设,在未来十年内,我要大宋遍地都进入建设阶段。”

“这花费不小吧。”

蔡齐皱眉道:“全面建设的情况下,朝廷怕是每年要花不知道多少钱。”

“关于预算肯定是很高的,到时候让财政部核算一下。”

赵骏说道:“不过现在咱们军队改制之后,国防预算降低了大半,再加上冗费减少,每年能省出三千万贯,这笔钱应该是够的。”

大宋一贯钱可不是一文钱,购买力还是相当惊人,以此时大宋粮价日益低廉,仅需要二百一十文左右一石来算,一贯770文钱,差不多能买3.6石,折合为349.2公斤米麦。

按后世2元1斤的大米价格,差不多一贯钱等于1400元,一文钱的购买力约等于1.8块钱。

这样来看,三千万贯就相当于420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价格了。

只不过生产力不同,还是难以比较。

毕竟宋代也有35文钱一斤猪肉的时候,后世就不可能出现63块钱一斤猪肉。所以这个比较仅限于维持基本生存的必需品,如米价、麦价、盐价、食油价等等。

但总体来说,宋代一贯钱满足一个平民一年基本需求还是没什么问题,即便是征召三十万民夫修京杭大运河这样的大工程,以每天120文的基础工资,加上其它开销来算,一年下来,也不过才花两千万贯。

何况京杭大运河的整体工程基本上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完成,宋代又不需要像元代那样重新修一条连接北京到杭州的运河,只需要多修几条其它重要经济区域往汴梁的运河就行,工程量少了很多。

因此总结下来,大宋朝廷这三千万贯,足以每年雇佣五十万民夫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干活了。

而且现在大宋可是地方和国家财政分开,每年大概有30%左右的税被地方截留当作发展,另外就是地方的工资可能没有汴梁那么高,花销也没有那么大,由国家支持,地方主持,修路修渠之类,就又是一笔地方财政投入进去。

到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