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坐在王座上,神色风轻云淡,声音虽然不大,可却散发着无尽的霸道。
“陛下威武,大秦万年。”
顿时,满殿文武大臣,无不站了起来,对着嬴政一拜,恭敬道。
很多心思聪慧之人,已经从陛下的这句话中读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陛下这根本就是在逼着六国贵胄造反,如此才好名正言顺的灭了他们。
“自今日起,楚人不治楚,赵人不治赵,燕人不治燕,齐人不治齐,魏人不治魏,韩人不治韩,秦人也不治秦。”
“十年为一个任期,就近调任,上至郡守,下至县令,凡帝国之吏,不得在故里为官,违令者罢官夺职。”
嬴政一席话,不异于一颗巨石从天而降,落入了风平浪静的大海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臣等谨遵陛下圣喻。”
众文武大臣立刻全都站了起来,拱手一拜道。
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凡改制推行新政,都有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
但无论如何,在陛下强硬的态度下,谁能逆转滔滔大势?
若不能,便只能顺势而为,否则必将撞一个头破血流,甚至满门获罪。
“朕感觉精力大不如前,今日诸位爱卿都在,便议一议诸公子,谁可担当储君重担。”
嬴政看着刚刚做下去的群臣,再次石破天惊的开口道。
下面群臣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陛下膝下公子有近三十个,其中大多以加冠。
众公子之中,以长公子扶苏最为出众,有口皆碑。
无论朝野上下,谁人不知长公子扶苏之贤名?
“陛下,长公子扶苏仁义谦恭,当为储君。”
“臣,附议。”
“臣,附议。”
御史丞百里华率先开口之后,立刻引得大半群臣附议。
只有李斯,冯去疾,王翦,蒙毅等人,因为身居高位,深受陛下器重,未明圣心之前,他们不敢表态。
还有一小半大臣,不是身居高位,就是世受皇恩的勋贵子弟。
他们家族世代为官,深明宫廷斗争之残酷,不愿轻易表态。
反观那些力荐长公子扶苏者,不是无根之萍,便是一些身居闲散之职,手无权柄的小吏。
真正实权在握的大臣,几乎都十分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