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庸悄悄看向刘伯温,眼底闪过一抹寒芒。
“伯温呐,你说的可是真的?”尽管老朱早已知道,但这个时候还是要表演一下的。
“陛下,臣句句属实。”刘伯温认真道。
“啊!反了!反了!”
“他李善长是想做什么?”
“啊?”老朱勃然大怒。
“凤阳,是咱的老家,咱老家的百姓造反,这是在打咱的脸呢!”
老朱拍着自己的脸,看着百官。
“咱臊得慌啊!”
“你们一个个的歌颂盛世,咱还偷偷高兴呢!”
“可事实呢,咱老家的百姓造反了!”
“这就是你们说的盛世?”
“你们告诉咱,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盛世?”
老朱指着百官,大声质问。
“陛下息怒!”
在胡惟庸的带领下,百官也是纷纷跪了下来,头死死低下。
“陛下,此事也只是御史台的一面之词。”
“有没有证据还未可知。”
“而这其中涉及人员之多,陛下还没有听他们的解释,贸然定罪,恐有不妥。”
“而且这其中更是牵扯到了韩国公,还请陛下能够慎重对待。”
胡惟庸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不然陛下直接定罪,那就晚了。
果然,在听完胡惟庸的话后,老朱渐渐安静了下来。
只是胡惟庸并没有注意到,老朱的眼底闪过一抹狠厉。
“陛下,臣有证据,也有证人。”刘伯温说道。
“在哪儿?”老朱道。
“就在宫外候着,等待陛下召见。”刘伯温道。
“好,传证人!”
“另,再传韩国公!”老朱道。
御阶下方,朱标与朱棡并列而立。
两人从开始就没有出声,这一切都交给了刘伯温,为的就是一开始不将朱标牵扯进来,方便朱标后面的行动。
朱标看向朱棡,用眼神询问证人会不会出问题。
朱棡表示没有问题。
朱标放下了心,安静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