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53 章 文人们的玲珑心思(10)

算朱熹和唐仲友互为仇敌,他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做出用额外手段禁止对方学术传播的事。倒是他死后,那些朱子门人将唐仲友著作焚毁,为唐仲友说话的人的文章也被他们斥重金收购焚毁。

季仁寿见陈标点头,开心道:“你是否认为心学才应该是正统?”

陈标却在季仁寿期盼的眼神中摇头:“我认为,什么学说都可以成为正统,什么学说都不应该成为正统。成为正统的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任何学说中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文明的思想,都是正统。他们的糟粕,都是不正统。”

陈标不明白为何季仁寿要向他“推销”心学,但他可不想拜师,便老实道:“书中的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思想是活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应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翻看史书就可以知道。比如纣王被讨伐的其中一个理由是祭祀神明时用牲畜代替人殉,不敬神明。而这一点,在现在却是明君行为。”

纣王被灭的最主要原因和隋炀帝类似,都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导致民怨较深。

但在那个奴隶制时代,民怨虽是主要原因,却不能成为起兵的最重要的理由。“不敬神明”才是。

不过周朝立国之后,很快就禁止用人祭祀神灵。所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当事人其实很清楚,只是顺应当时的潮流写征讨文书而已,不代表他们认同。

陈标举了商周的例子,以证明社会的主流思想会随着时间改变。

陈标看着季仁寿逐渐黯淡的眼神,尴尬地移开视线:“我啊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分成什么学,好的都学,不可以吗?其实圣贤学问本就博采众长,倒是后世者为了党同伐异,非要分出个什么学说。自己支持的学说什么都是对的,自己不支持的学说全是错的。思想,哪有那么简单?”

季仁寿收起眼中的狂热,稍稍思索了一会儿,幽幽叹气:“你所说的也算一种学说。”

陈标:“啊?”

什么学说能包含我说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话?总不会是马氏哲学吧?

季仁寿摸了摸陈标的头,转移话题:“既然你要博采众长,那么心学也算众长?”

陈标道:“致良知,成圣人。圣人不在朝堂,而在百姓心中。”

陈标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这当然是心学的长处。”

季仁寿问道:“那我可以继续在小学教授心学?”

陈标道:“当然可以!不过季先生,我可能也会邀请修习与心学截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