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胆量与如日中天的鲁若麟相抗衡,选一个鲁若麟中意的人是最稳妥的办法。
陈新甲终于得偿所愿,可以一展胸中报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陈新甲在上任首辅之后,推举了五位内阁大臣,其中一位是军方大将,齐国公王大海,这个无可争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还有一位是远在朝鲜的崔永建,以及鲁若麟的亲信吴朝杰。
崔永建资历实在太老,加上安定朝鲜的巨大功劳,虽然是朝鲜人的身份,依然得以入阁。
吴朝杰虽然资历差了一些,但是能力并不差,加上鲁若麟亲信的身份,勉强得到了朝臣们的点头。
剩下的两席阁老位置,陈新甲留给了前朝旧臣们。
前朝旧臣作为朝中的一大势力,肯定不能无视他们的需求,也需要做必要的安抚。毕竟鲁若麟的根基有限,启用前朝旧臣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留给前朝旧臣的阁老席位最终落到了卢象升和吕大器身上,原来的阁老钱谦益、张慎言、马士英最终无缘阁老之位,让他们非常的失落。
不过他们也怨不到鲁若麟头上,朝中大臣不选他们只能说明他们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鲁若麟也不喜欢他们。
好在鲁若麟为了朝廷稳定,没有赶尽杀绝,赐予了他们荣誉职位,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就留下来,不愿意大可告老还乡。
钱谦益自觉居于陈新甲之下太过丢脸,直接告老纵情山水去了。
张慎言则是年纪太大,曾经与鲁若麟相处的也不甚愉快,干脆带着鲁若麟赏赐的钱财回家养老去了。
马士英倒是野心勃勃,忍下落选的屈辱,继续在新朝效力,认为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反正他自觉自己还年轻,大不了再等五年、十年,他等得起。
内阁确立,朝廷的大脑归位,对于其他部门的主官任免也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其中与前朝不同的是,朝中重要官员中多出了很多靓丽的身影。
柳如是以女子之身担当礼部尚书可谓是石破天惊、开历史之先河;刘雅婷任礼部侍郎,分管文教令诸多老夫子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柳如是领导的安国军文宣司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宣传工作绝对不是文人墨客们写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引导舆论、弘扬正义、宣传政策等,文宣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鲁若麟登基的民意基础,有很多都是通过文宣司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