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称量开始,记,九十七斤!”
“八十九斤!”
“一百零六斤!”
就在随驾群臣之中,一些文官露出不耐时,陈经纶所领的称量队伍,开始分批称量,一亩所产土豆。
一个个斤两数额传来时,不少人脸上露出惊疑的神情。
情况似乎和所想不一样。
“不会吧,这都快七百斤了,一亩土豆所产,能有这般多吗?”
“是啊,莫不是农科院的人,在背后弄虚作假吧,这产量怎会这般高?”
“不可能,这产量绝对是假的,一亩水稻的产量,还要是上等的良田,能有五百斤,都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质疑声渐渐多了。
眼前的一幕幕,叫很多人都不相信。
这怎么可能啊!
方从哲、叶向高、孙承宗、王象乾这些阁臣和枢辅,一个个眉头紧皱,站在天子的身后,目不转睛的看向徐光启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陛下!好消息啊!”
徐光启手持奏疏,快步朝朱由校跑来,激动道:“所收甲字号地块,丈量所种土豆一亩,亩产达一千六百七十一斤!
丈量所种红薯一亩,亩产达一千四百三十九斤!
祥瑞!这真是大明的祥瑞,土豆和红薯的亩产,均超过预期,请陛下御览。”
徐光启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
土豆和红薯的亩产,怎可能会这般高呢?!
这不可能!
“徐光启,这是不是你农科院的把戏?”刑部右侍郎邹元标上前,质疑道:“这西洋蛮夷的土豆和红薯,亩产怎会这般高!”
“没错!”
吏部尚书周嘉谟,紧随其后道:“亩产均超一千四百斤,这简直闻所未闻,尔等可是在欺君?!”
跳出来质疑的大臣,不止有东林党,还有齐楚浙党等派,对于这样的产量,存有这样的质疑,太正常了。
大明所种小麦和水稻,是规模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小麦亩产,普遍在两百斤到三百斤徘徊。
水稻亩产,普遍在三百斤到五百斤徘徊。
年景好了,亩产高一些。
年景不好,亩产低一些。
至于碰到旱灾和水灾,或者雪灾,那就不是歉收了,而是颗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