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颇为认可天子所讲。
若是为了做官,那何必将圣贤之道,铭记在心?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看完最后一封奏疏,朱由校深邃的眼眸,掠过一抹精芒,冷冷道:“有怠政懒政之风的人,竟这般多。
好啊。
既然是这样,全都罚半年俸禄,以儆效尤,若是死不悔改者,罢免功名和官职,流放到边疆去给朕戍边!”
朱由校此言一出,纵使是何宗彦、杨涟二人,都觉得处罚有些过重了。
相较于罚俸半年,这还好,可是罢免功名和官职,那问题就严重多了。
“陛下,此事是否要再商榷一二?”
杨涟想了想,上前作揖道:“若是此意传到朝堂,恐会叫一些人”
“不必商榷!”
朱由校摆手道:“京察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怎样做,朕会和内阁明确,若懒政怠政的风气,敢在大明蔓延开来,那以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
你们所奉差事办的不错。
若在此次京察中,有什么想法,就向朕呈递奏疏,吏治,是维系国朝安定的根本,倘若在这件事情上,都不能做好的话,那大明就算打再多胜仗,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