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的,有支持的,这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朝中的众多问你管,不少都嗅到不同寻常的味道,甚至一些人,心里都联想到了新政。
那么事情就不简单了。
怎奈所谓新政一说,从没在朱由校嘴里讲出过,这也叫很多大臣,纵使是联想到了,也不敢提及一二。
现在朱由校说要提的这件要务,涉及皇明根脉,这难免叫众人心里警觉起来,甚至方从哲、叶向高他们,都在想怎样的说辞。
“朕这些时日,就一直在想啊。”
众人各异的神态变化,皆被朱由校看在眼里,“为管好皇明的宗藩和族裔,朕在宗人府的基础上,又新设了理藩院。
毕竟宗藩和族裔啊,都是皇明的根脉所在。
为了这件事情,当初朝中有不少反对声,觉得朕乾纲独断,违背了宗法礼制,夺了有司衙署的职权。
不过朕却不这般想。
理藩院的设立,恰恰是在拱卫大明的宗法礼制,以对宗藩和族裔起到震慑作用。
毕竟治理天下的百姓,朝廷这边,设有各司其职的衙署,涉及赋税的,涉及律法的,涉及教化的等等。”
听闻天子所讲的这些话,方从哲、叶向高他们,多流露出错愕的神情,怎好端端的又牵扯到皇明的宗藩和族裔上来了?
这叫他们所想的说辞,立时就没了用武之地。
“而朕知晓到的一些事情,是皇明的宗藩和族裔,在地方有些不好苗头。”
朱由校继续道:“大明所奉行的律法,对天下皆有作用,不应以一些人的特殊身份,就有所照顾倾斜。
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朕心里就一直在想,仅以宗人府来管理,以理藩院来震慑,还远不够,应当多教化宗藩和族裔。
叫他们知晓宗法礼制,知晓规矩敬畏,有道是堵不如疏,唯有这般,才能扭转一些不好的情况。”
“陛下是想召皇明的宗藩和族裔进京,由朝中有司来行教化事?”黄立极走上前,作揖行礼道。
“若是这般的话,臣要进谏,此举或能起到一定作用,然对地方,对朝廷,皆会造成较重的负担。
毕竟宗藩和族裔进京,并非是小事。
再者言,大明先前并无此等先例,若是贸然这般行事,臣觉得不好,毕竟当前国库的情况,不足以去做这些事情。”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