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改制!漕运分权(2)

然时下该案并没有定论。

倘若朝廷此时做出什么调整,恐会对地方引起震动,毕竟漕运乃大明命脉,牵扯到不少事宜。

臣觉得能否等此案明确下来,再由内阁主持廷推,明确漕运总督人选,以供陛下圣裁,着其整顿漕运。

此外,都察院和户部这边,有必要抽调一批官员,不定期以钦差之名,离京巡查涉及漕运的各府州县”

韩爌、顾秉谦这帮内阁大臣,多流露出诧异的神情,相较于更换漕运总督,像李汝华后续所讲,那还是很超纲的。

怎么说呢。

漕运是怎样的情况,其实朝中不少大臣,心里多少是清楚的。

不过这个漕运吧,跟其他还不一样。

所牵扯到的布政司,包括沿运河的府州县众多,这还没算上各地巡抚等,背后涉及的利益很大。

李汝华能讲出这番话,已经是不容易了。

啥事都怕牵扯到利益。

说起来,大明精通财政的人才,不止毕自严一人。

像户部尚书李汝华,虽说自身的年纪大了,然不管是才能,还是眼界,都是不错的,关键还是非派系出身。

地官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怎奈原有时间线上,持续性的党争啊,叫一批有能力的大臣,被迫离开朝堂,致使大明问题愈发突出。

“李卿的提议不错,朕也认可。”

朱由校微微一笑,肯定道:“此议是鉴于稳定局势的前提,想解决漕运弊政,不叫漂没这般肆无忌惮。

不过朕觉得还不太够。

漕运总督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可以说牵扯到方方面面,若是仅这般小踏步的走,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李汝华眉头微皱起来,心里不免一紧。

就当前这种情况,倘若大踏步的去改,恐会在地方引起混乱,若是耽搁夏税之事,只怕朝廷会很被动。

“漕运的总督衙署,驻淮安府。”

朱由校继续说道:“不管是负责漕运份内事,还是向京呈递要紧政务,在朕看来,时间都太长了。

能管好南边,那北边就会疏漏。

想管好北边,那南边就会疏漏。

漕运总督终究是一个人,不可能常年离开驻所。

其实朕也想了。

漕运出现漂没情况,倒不是朝廷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