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改制!漕运分权(1)

作为大明的皇帝,不能被深宫高墙所挡,不能不清楚世间疾苦,没有充分的认知,就贸然做出改变,是会惹来大麻烦的。

朱由校倚靠在龙椅上,看着眼前的奏疏堆,思绪,却停留在回宫前,自己在京城所见到的种种。

想要实控住舆情导向,叫其成为谋改新政的助力,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验证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京城现下的这种态势,总体来讲是不错的,在朱由校的预期之内,并未再形成任何舆情。

若是连人口超百万,群体众多的京城,都不能有效的掌控起来,又谈什么掌控大明,又谈什么治理天下?

刘若愚低首走进,作揖道:“皇爷,内阁的几位大臣,还有户部尚书,他们都到了,就在殿外候着。”

“宣。”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从御案上的奏疏堆,拿起几份廉政院所呈奏疏,看向走进殿内的众人。

“召集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要说。”

朱由校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平静道:“这里,有几份崔呈秀呈递的奏疏,是调查漕运漂没的情况。

诸卿可以先看看。”

刘若愚低首走上前,捧起那几份奏疏,随后便朝韩爌、顾秉谦、丁绍轼、孙如游、李汝华几人走去。

对待天子的传召,几人心中不免生疑。

以往传召内阁大臣,首辅方从哲,次辅叶向高,就没有不到场的,现在却绕开他们,叫他们几人过来。

还牵扯到漕运漂没之事,只怕事情不简单啊。

“对于此次廉政院,督办的漕运漂没案,朕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朱由校放下茶盏,倚靠在龙椅上,盯着韩爌他们:“崔呈秀这位钦差,时下还在天津停留。

不过查出的情况,已牵扯到河间府多县,甚至山东的一些府县,亦都牵扯其中。

看当前这种态势,短时间是回不了京。

朕想问问诸卿。

此次漕运漂没案,朝廷是只顾眼前,将涉及到的贪官污吏,抓回京审查呢?

还是积极的解决问题,想想如何叫漕运的烂账,坏账,给彻底止住?

李卿,你是户部尚书,先说说心中所想吧。”

“启禀陛下。”

李汝华作揖道:“臣以为,崔呈秀以廉政院之名,所呈的几份奏疏,不难看出此案的复杂性。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