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千里镜(1)

“在一些领域的学科方面,大明的确不如欧罗巴啊。”

朱由校站在午门城楼上,手举一柄铜制长筒,闭着左眼,透过右眼前的镜片,清晰的看到端门处,不少官员进进出出,上直亲卫军值守各处,略带感慨的说道。

错非端门的建筑遮挡,只怕承天门、大明门等处,朱由校都能透过所持之物,清楚的看到。

身旁站着的宋应星、王徵、刘文炳、陈光裕、刘若愚、王体乾等一众人,眉宇间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除宋应星和王徵以外,其他人所生心思和想法,多半是不理解的。

大明乃上朝天国,欧罗巴区区化外之地,怎能跟大明相提并论?

“此物在欧罗巴那边,是唤作望远镜吧?”

朱由校拿着铜制长筒,转身看向宋应星、王徵,开口道:“只是这西洋传教士,为了贴合我大明的风俗,故取名千里镜。

两位卿家啊。

单单是透过此物,就能看出相隔万里之外的欧罗巴,在一些领域上的成就,已经走到我大明前面了。

倒不是大明不如欧罗巴,实则是主流思想上的禁锢,坐井观天的固步自封,叫大明自我限制起来了。”

宋应星、王徵相视一眼,流露出复杂的神情,天子所说的这些,就是当前的大明,所遇到的最大问题。

对待儒家思想、圣贤之道以外的学科,一切不是以科举为目的,那大明士林的态度,就是不屑一顾。

像欧罗巴那边,经外来传教士,所传进大明的一切思想,全都是糟粕,要坚决抵制!

这也使得大明根本就不具备,诱发工业发展的土壤。

所谓江南孕育的萌芽,终究只是萌芽,就算没有鞑清问鼎神州,那也不可能生根发芽。biqupai.com

“陛下英明!”

宋应星作揖行礼道:“臣初次接触此物时,心里是震撼的,就透过两块镜片,却能看清数里之外,甚至更远些的景物。

这背后究竟代表着怎样的知识,臣一直都不得其解。

这个疑惑,环绕在臣心里很久。

直到邓玉函、汤若望这些传教士,被陛下谴派锦衣卫,护送进京后,在西山我们展开探讨后,才有了些许顿悟。”

“知识层面多多探讨交流,才能促进认知上的改变。”

朱由校伸手拉起宋应星,神情正色道:“孔圣人不就说过,三人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