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农科院,千斤重担(2)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像徐光启、孙元化这些接触过西学,接触过教派的人,都是技术型人才,能力不俗,可独挡一面。

但就因为他们入了教,被大明主流所不能接受,所以在仕途上,在待遇上,都不是那般的亨通。

守旧思想严重,排斥外来,固步自封等等,亦是大明的顽瘴痼疾,不过想着手解决这些顽瘴痼疾,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

刘若愚刚想上前解释,风尘仆仆赶来的徐光启,就走进东暖阁,向天子作揖行礼道。

不过龙案之上,摆放的红薯,却叫徐光启惊诧的抬起头。

“甘薯?!”

见徐光启这般,朱由校笑了。

“徐卿,你先前呈递的甘薯疏,朕可是查阅过封存的案牍。”朱由校站起身,缓步朝神情激动的徐光启走去,边走边说道。

“朕御极登基之初,就命锦衣卫奉旨离京,赶赴杭州、壕镜等地,除聚拢西洋传教士以外,更为寻找甘薯,还有土豆和玉米两物。

朕先前就听宫里的人讲过,说这些东西产量很高,所以想要试种培育,看能否在我大明推广种植。”biqupai.c0m

“陛下英明啊!甘薯一物,产量的确惊人,味甘,可食,且对土地要求很低。”

徐光启神情激动,垂着的手微颤,开口道:“臣先前就在故乡,就曾多次种植过,若是”

看着情绪激动的徐光启,朱由校心里生出唏嘘,此君是为纯粹的技术型人才,对待能改变大明的事情,向来都是很重视的。

只是处在这种大环境下,叫这些人才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所遭受的非议和歧视,亦是很强的。

“徐卿无需激动。”

朱由校走上前,出言安抚道:“朕明白你的意思,朕打算特设大明农科院,着卿家兼领此职。

募集精通农事的人才,试种培育高产作物,培养农事方面的学子,稳步提升我大明耕种的产量。

现在是红薯、土豆和玉米,朕希望农科院这边,以后能在小麦、水稻等作物上,亦能培育出高产品种。”

徐光启流露出的惊愕,表露出他此时内心的震惊。

这在先前是他从不敢去想的事情。

毕竟试种培育等事,耗费时间很长,成果见效很慢,且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朱由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