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大明脊梁(2)

充任先锋官的秦邦屏、秦民屏。

负责后军压阵的戚金。

位处中军的周敦吉。

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新君特召,都充满了不解。

只是辽东的局势不定。

京城的局势,又何尝安定了呢?

“皇爷好消息啊。”

刘若愚难掩激动,跑进东暖阁,向朱由校作揖道:“据通州方面来报,以陈策、童仲揆为首的援辽客军,已抵京畿。”

好啊!

终于等来了!

本批阅奏疏的朱由校,听闻刘若愚所报,面露笑意,开口道:“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即刻出宫离京,召一应将校进宫面圣!

另叫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负责各部暂驻事,犒赏各部,同时向内阁和兵部言明此事。”

“喏!”

刘若愚不敢耽搁,当即作揖应道,随后便匆匆离开东暖阁,朝司礼监方向赶去。

“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啊。”

心情大好的朱由校,站起身来,缓步朝东暖阁外走去,心里暗暗说道:“有了陈策、童仲揆所率援辽队伍,及麾下统辖的白杆兵和戚家军,那一支较强的军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对朱由校而言,没有核心班底,尤其是在军队方面,不具备嫡系军队,那他这个大明天子,其实是很虚的存在。

虽说整个大明的军队,都听从于国朝的号令,围绕大明的战略布局而动。

然朱由校想要的是嫡系强军!

是只奉天子中旨,而非兵部公函调令的。

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天启元年的沈辽战役,乃是大明在辽东的重要转折点。

此战若是大明败,建虏八旗得胜,那大明将失去于辽东的战略纵深,在之后与建虏的对战中,彻底处在下风。

此战若是大明胜,建虏八旗战败,纵使大明不能将建虏八旗赶出辽前,但至少能掌握一定主动权。

宋应星、焦勖他们,此时忙着研制朱由校所提供的东西。

若是在此期间,朱由校能依靠童仲揆他们,进一步完善西苑讲武堂,达成自己所谋的新军部署,那到时就能紧急赴辽参战。

且先前叫魏忠贤派人,所收罗的那些虎将悍将,亦能在这次紧急赴辽参战中斩获战功。

如此一来的话,围绕缔造大明新军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