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朝廷已有规矩,年过四十不与考试,这位先生可惜了。”
苏洵失笑道:“在下只是陪着儿子入京,无意科考。”
说着,苏轼二人就递上文章,欧阳修慢慢品鉴。
“好,甚好!”
欧阳修见苏辙之文,惊叹道:“进士之材,出类拔萃!”
复又看苏轼之文,连连叹道:“天纵之才也,只是文章太过于铺陈挥洒,再收敛些,状元就是你的囊中之物了。”
说着,他教导道:“须知,科考不是作私文,讲究立意与收尾,须得改些才是。”
兄弟二人大喜,这位进士前辈这样说了,定然是希望大增。
一时间,谈笑风生。
而苏洵也加入其中,聊的有滋有味。
最后,欧阳修才缓缓道:“建国近百年,中枢日益僵化,政事堂有心而无力革新,正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俊才。”
苏氏三人默然,对于政治,他们倒是不敢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