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节度使就授予旌节,府树六纛,可以诛杀三品以下官员。
在明旨授其“不告而诛”之权,等于是明摆着告诉傅津川可以大开杀戒,这可就太过了。
边地的节度使本就身兼营田使、经略使、采访使,军务财政一肩挑之,以傅津川的年纪本就有些引人质疑其资历,不过因为军功太重,让这些声音都翻不起什么浪花。
若是傅津川在多个“擅杀”的名头,这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在傅懋修这个角度看,为其长远考虑,自然是要帮助他规避这些。
不过有些人却是不想让他如愿。
右仆射谢佥道:“臣以为英公此言差矣,武安侯既然为剑南节度使,专征杀伐,蜀中事物自然该让其全权处置,边地节帅之事权,朝廷却不可妄加干涉,当循例而为...”
若是不清楚内情,只看这两人的进言,定然会以为谢佥是在在傅三郎这边说话的。看看,堂堂宰相,替为了维护朝廷制度,居然替节度使争权。
而傅懋修之言,完全就是在猜忌边帅啊。
可道君皇帝能听不出二人的话外之意?
两人的言论都是私心大于公心。
谢佥是在捧杀,他的想法是傅津川年轻气盛,若让其整顿蜀中吏治,必然是要杀的人头滚滚,说不定就要闹起事端来。
到时候就算傅津川能够内平红莲,外御青唐,也可以让御史言官以“擅杀”弹劾他。
傅懋修自然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直接提议朝廷另派巡察使,巡视地方,就是为了避免让他儿子卷入这摊子浑水里。
不过这次,傅懋修还是失算了。
道君皇帝的金口玉言,各道派遣巡察使。
而剑南道因为战事紧急,所以不派,由节度使傅津川兼任。
傅懋修听完,倒是面色不变。在后面的议事上依旧如往常一样。
直到回到府上,进了书房才长叹了一口气。
道君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他算准了这“不告而诛”这道旨意给傅三郎所能起到的效果。这是不希望傅三郎带着一丝功劳出蜀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他可以理解老友的筹算,担心三郎封无可封,日后难制,最好的结果就是这趟川蜀之行功过相抵。
但理解归理解,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快。
一世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