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以寨堡御敌...三位以为如何?”
说罢,赵令渊让太监把傅津川奏表递给李辅之和谢佥还有傅懋修观看。
三人看过之后,都陷入思虑之中。
李辅之这边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政事堂昨日收到阆州参军龚景瀚的奏章,与武安侯之议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来想奏呈陛下,这确是巧了...”
说罢李辅之果真从衣袖之中拿出一封奏章,这边太监急忙上前接过,然后递给到道君皇帝御桉前。
“...先安民然后能杀贼,民志固则势衰,使之无多裹挟。多一民则少一贼,民居奠这贼食绝,使之无所掠。民有一日粮,则贼少一日之食,用坚壁清野之法,令百姓自相保聚,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则闭栅登墙,相与为守。民有恃则无恐,自不至于逃亡....”
只这第一段,赵令渊看过之后就觉得能上此议之人,必然是干才。
“...其要先慎简良吏,次相度形势,次选择头人,次清查保甲,次训练壮丁,次积储粮谷,次筹画经费,如是行之有十利而无一害...”
赵令渊看过之后笑道,“好一个坚壁清野议。上奏之人,真乃社稷之臣,与武安侯所上奏疏,可谓殊途同归...”
李辅之道:“是也,臣以为川楚地博,且多山林,武安侯和龚景瀚都建言州县建立团练乡勇,清查保甲,坚壁清野,若能行之,则民获自保,贼无所逞。”
谢佥也随后附议,“李相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此外还需清查吏治,太子殿下前日在山南道问罪不少官员,都是借搜捕红莲道,以敛财害民者,臣以为蜀中吏治,也需整顿。不如晓谕武安侯,令其彻查。”
赵令渊点头道:“两位相公都是谋国之言,那就由中书门下下诏,准剑南节度使武安侯傅津川之所请,团练、寨堡、保甲、徙民等诸事,全有其一力督理,若有借剿贼害民者,可不告而诛。另外龚景瀚进言有功,又跟武安侯看法相通,迁其为益州别驾,河西节度判官,襄理平贼事物。英公以为如何?”
“此两道建言,都直切时弊,鞭辟入里,可行之,不过臣以为吏治之事却不可交由节度使随意处置,可派遣持重者为巡察使者,巡视诸道,若有败坏纲纪,罔顾国法者,自当一力查出。”
傅懋修对于傅津川和龚景瀚的提议没什么异议,但却对道君皇帝授予傅津川不告而诛之权提出了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