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也存了些这方面的心思。
早几年,他在朔方任节度使,威震北疆。朝廷上说道名将,除了定国公、卫国公,就属他马巍以及舞阳侯于罗睺了。
至于英国公?也会领兵?
不过宣嘉十四年之后,就没人会在问这样的蠢话了。
原本有些式微的英国公府,这几年又是水涨船高。
卫国公已经故去了,定国公身子骨也不好,听说已经回了上京安养。
现在大晋朝最炙手可热的将门,那就是傅家了。
一门国公一门侯。
特别是从宣嘉十八年以来,先是傅懋修为行军大元帅,数月之内平定恒州沙门叛乱,单骑出关退却数万燕军。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傅家三郎又在江淮连战连捷,先后领兵歼灭了十余万叛军,几乎是一己之力扭转了局势。
傅家如今的声望,武毅王在世时候也不过如此。
好在傅家不是新贵骤起,亲朋故旧遍及朝野内外,传承上百年的家族也承受的起这盛名之累,这就是根基。
不过要说没人眼红,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马巍就很眼红。
但他也明白,眼红可以,但不能乱做事,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否则,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对他而言,现在能把江南西道的叛军余部剿灭,就算是大功一件。对朝廷对陛下有了交代。
而光复建邺之功,往长远来说,涉及到的是朝堂上日后的平衡,贸然争功,就等于是打乱了道君皇帝的谋划和布置。
明眼人都看得出,道君皇帝有意让齐王和武安侯两人互相制衡,以免傅家一家独大。
这是大局。
无论是谁在提议,马巍都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插手。
能把洪州夺回来,在把那个僭越称王的小儿擒送上京,江南这一趟也就算圆满了。
一世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