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炊烟四起,却是在埋锅做饭了。
而沱河两岸,也有不少健马驰骋,许多江湖儿女正在赶来。
云苏转悠到了何府外,只见进出的人也多了许多,各地来的公文也陆续送达。
“这位先生,可是来何府有事?”
何家一位师爷模样的人,站在门口执事,见到云苏漫步而来,停在台阶下,望着何府大门,觉着相貌非凡,便主动下了台阶,拱手问道。
“苏某此行是来见一位朋友。”
“还请先生恕罪,今日府上有许多军机要事,不好直接请您进去。敢问先生欲见何人,老朽是何府管事,可以代为通传。”
“何不语。”
那管事一听是找小公子的,便顿时信了,也只有那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小公子才有许多这样的非凡友人吧。
不多时,何不语就快步走了出来,远远见到云苏,便喜上眉头,拱手行礼道:
“果然是苏先生大驾光临,还请随远山入府,略尽地主之谊。”
何不语,字远山。
“今日何府诸事繁忙,苏某就不叨扰了,不如你我二人找一处茶寮小叙。”
“哈哈哈,也好。”
何不语便带着云苏,去了城中一处依山而建的茶园,名叫‘燕归来’,园子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茶树,以红茶树居多,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非常雅致。
“苏先生,这燕归来最有名的便是阳明红茶,请您品鉴。”
二人选了一处室外的茶座,石桌石台,周围都是茶树,有的正开着花,茶花香味和百花香有些不同,分外别致。
煮水泥灶和茶具一端上来,何不语便亲自泡茶分茶。
“好茶,阳明山下饮阳红茶,好茶好水好山。”
两人小喝几杯,聊了几句近况,何不语便主动提起了一件对他来说,极为重要的事情。
“真是没想到在临行之际,远山还能和苏先生共饮阳红,也算是无憾了。”
“哦?此话怎讲。”
“苏先生也不是外人,想来在城中也见到听到了,函天城失守,我大成二十万精锐被困关外,如今局势糜烂,我三伯决定统帅乡军前去增援策应。”
何不语叹息一声,道:
“我何家世代忠烈,功勋传承百年,这次为了助我三伯,更是有意作为四周表率,除了捐出大笔银两外,还出了八百乡团练兵,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