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章 石塘咀(2)

0家,而依靠妓寨维生的人更接近5万人,遂有塘西风月之称。

从此石塘咀便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后来不仅仅只是黄赌毒,甚至还有很多娱乐产业也都在石塘咀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港岛第一间戏院,同时也是最大的戏院【太平戏院】,就是在石塘咀开起来的。

后来在三十年代的时候英国人禁娼,石塘咀的威名这才一落千丈。

有趣的是,陈继文自小听父母说过这间广昌隆的发展历史,广昌隆并非单指这一间饭店,而是一个连锁的老招牌,光是港岛都有不下四间传承超过三十年的广昌隆。

而他们陈家,或者说方家的这间广昌隆,就是在三十年代,英国人禁娼之后,拿到手的。

这店铺的地段一流,曾经是号称石塘咀第一酒家的金陵酒家所有,在整个港岛都是出了名的,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摆宴席都在这里,许多妓寨里的红牌阿姑都会来此免费串场子。

英国人禁娼后,金陵酒家作为最出名的店铺,自然被重点打击,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一夜之间,金陵酒家被查封,老板流亡海外,再无消息。

直到四十年代初,方家正巧有钱,便花钱买了店铺,还特意找上广州广昌隆,花上一笔钱将这里改造成了【广昌隆饭店】。

陈继文的外祖父,也是这个原因才从广州来到这里,生根发芽,有了陈继文的母亲。

当时人人都嘲笑陈继文的外祖父没眼光,花钱吃亏,结果不到一年时间,港岛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日子过得挺好的本人来了,港岛正式进入日占时期。

石塘咀也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塘西风月的外号,成为了日军驻地,更名为‘藏前区’,石塘咀重新繁华起来,当然,做的生意还是老一套。

陈继文的外祖父也借着东风,发了一大笔洋财,不过他老人家一腔热血,偷偷资助了打游击的纵队,还没等日本投降,就被迫带着老婆孩子、一家老少跑路到南洋,就连广州的方家也不得不跑路到南洋。

日本投降后,陈继文的外祖父这才有机会重返港岛,只是方家已经在南洋发家、壮大,他回来也只是把广昌隆再次买下,重新开张,此后便再没有回过港岛。

所以,方家人才会称呼广昌隆为祖产。

后来石塘咀很有机会发展壮大,可惜这地方死过太多人,都传闻邪的很,隔着几条街的那间警局,更是一家日军俱乐部,在投降当天全员切腹自杀,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