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8~149章 【华置收购战1】(5)

港元风暴中,一度遭受巨大的风浪,若不是港府连同汇丰银行等数家财团,支持新鸿基银行度过难关,恐怕已经倒下。

这也是新鸿基银行的问题不算非常严重,否则只有直接被港府接管一途;一旦被港府接管,那就意味着新鸿基银行不再姓冯。

不过,虽然新鸿基银行不算太糟糕,但新鸿基必须自寻出路。

香江所有的华资银行都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寻找靠山,否则早晚被冲击倒闭。毕竟家族式银行实力单薄,一旦有什么风险,市民就会爆发‘挤提危机’。

经过两年的谈判,1985年,冯景禧和阿拉伯银行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7亿港币卖出去75%的股权;冯氏因此失去大股东地位,家族银行悬挂阿行的旗帜。

有‘石油美元’之称的阿行做后盾,港基银行(新鸿基银行更名)仅1985年第一季度的利润,就超过了1984年的盈利;港基银行将存款全部拿出去放贷(90%以上),没有哪家银行有这个胆量,就因为有石油美元做后盾。

其实按照协定:冯景禧家族分批回购股份,最终使家族所控股份接近50%;不过冯景禧1985年8月脑溢血猝死,终究是没有机会见到那一天了。

李福树携弟弟李福庆,来到新鸿基公司,找到现任主席冯永祥。

冯永祥是冯景禧的次子,他之所以能接班新鸿基,是因为他是科班出身的金融人士;前几年,冯景禧和美林银行有过合作,还将儿子派到纽约美林证券去学习。

所以,冯景禧一死,34岁的冯永祥接班,并没有造成新鸿基公司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贤侄,情况呢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想邀请你合组公司,一起收购华人置业。我们李氏家族还拥有26%的华人置业股份,若是你加盟进来,我们实力便大大增加,成功指日可待。就算收购不成,华人置业也拥有非常丰厚的资产,不至于产生亏损。”李福树说道。

两家都是银行家族,李福树和冯景禧也是老朋友了。

冯景禧欣然答应,说道:“没问题!那我们就合组一个公司,周末便发布收购公告!”

他爽快的答应了,只要是收购战,大多数都是有利可图。而且李氏家族相邀,新鸿基证券更是师出有名,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接着,双方给合作的公司起名为‘巴仙拿’公司,当然是用的英文。

不过在谈到收购价格时,双方都有些舍不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