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脑子忽然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了一种类似烽火台的传讯方式,便用力在桌上一拍,激动地说:“军师,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本侯知道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千里之外进行联络了。”
见到郭嘉一脸茫然的样子,韩湛得意洋洋地说:“军师,假如本侯告诉你,有办法在两炷香的时间内,得到千里之外的讯息,你可相信?”
“两炷香的工夫,就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小心翼翼地问:“主公莫非说的是千里传音?但这种事情只有能人异士才行,普通人还是没法办到。需要属下派人去寻访这样的能人异士吗?”
“谁说非要能人异士,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的。”韩湛见郭嘉一副半信半疑的样子,便对他说:“我们像修烽火台一样,在高处每隔一里就修筑一个高台,上面安置一名发旗语的兵士。我们派专人把讯息变成旗语,传给一里外高台上的兵士,兵士看到旗语后,再把相同的旗语发给下一个高台的兵士。以此类推,我们要发出的讯息,就通过高台上兵士的旗语,快速地传向远方。”
郭嘉听完韩湛的介绍后,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主公,您真是天才啊,居然能想出如此绝妙的办法。要知道,烽火台只能起到示警的作用,而主公的办法,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千里之外的准确信息传出来,简直是太妙了。”
说到这里,郭嘉站起身,毕恭毕敬地对韩湛说:“主公若是信得过属下,可以把此事交给属下办理。属下一定在两月内,修建好通往千里之外的高台。”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韩湛见郭嘉愿意主动承担此事,也没有反对,而是向他交代起工作:“传讯高台之间的间隔不能超过一里,这样高台上的兵士,才能看清楚上一个高台传来的旗语,并准确地传给下一个高台。”
“那每个高台应该部署多少兵士?”
“一个高台,三人足矣。”韩湛回答说:“若是遇到哪些不太平的地段,所建立的高台内,至少要配备一什甚至更多的人手,免得遭到攻击时无力抵抗。”
郭嘉明白韩湛的意思,在冀州境内所建立的高台,每台有三个人就足够了。但若是青州等新收之地,民心还不够稳定,若是每座高台里只有三个人,一旦遇到袭击,估计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连忙答道:“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会办好此事的。”
“奉孝,”韩湛继续叮嘱说:“如今正是寒冬腊月,也是农闲之际。修筑高台之事,可以招募百姓来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