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配间主要负责黄牛肉的现场切制,虾滑制作,青菜摘洗装盘。整个制作过程客人可以透过明档大玻璃直接看到,给人干净卫生、放心安全的感觉。
和厨师长交流一番。
我问王师傅:“咱们熬老汤的牛尾和牛骨也是黄牛的?”
“对,黄牛的。”他说。
“湖南有个菜叫小炒黄牛肉,非常嫩,用的是本地黄牛肉,咱们这的黄牛肉和他们那的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有时候这里的黄牛肉不够用,我们就用湖南的。”
“这肉多钱一斤?”
“二十八。”
“能发货吗?”
“能,这肉不怕冻,市场上有冷鲜的,专门供应外地。”
“咱们卖多钱一盘?”我问。
“八十八一斤,两盘。”他说。
我算了一下,买回来的肉一斤出成率是八两,合三十五一斤,卖八十八,毛利率是百分之六十。如果发货到滨海,一斤肉成本还得增加两元,那么毛利率是百分之五十七。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如果冷鲜肉在解冻时掉水,还会下降一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比炒菜利润高,比饺子利润小,饺子毛利一直是百分之七十。
和王师傅咨询了一下这里的原材料市场,准备有时间去看看。没看到他们的炒料师傅如何炒料,也没去问人家的蘸料是如何制作的,这属于核心技术,一般不会外传,也不讨那麻烦。
在厨房跟着干了一个饭口,亲自体验一下火锅厨房的工作流程。把重要的地方记下来,不懂的虚心向王师傅请教,学到不少东西,有的中餐也能用上。
由于到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没看到中午饭口啥样。晚上饭口还行,楼上楼下全满,人均消费在一百元以上,一晚上能卖一万块钱,确实比中餐强。
晚上老板招待,品尝一下手切鲜肉火锅。给我的感觉手切肉实惠,有牛肉味,并且嫩,口感好,吃着香,没有牛膻味。最欣赏的是底汤,确实吊到时候了,纯牛尾汤,营养丰富,喝了不少。
火锅蘸料整体上还行,中规中矩。亮点在牛肉酱上,吃着和别人家的不一样,香中带辣,辣中带香,牛肉粒饱满,细品有回旋的香气。研究一下,做牛肉酱的牛肉粒是黄牛肉的,其中加入了韩式牛肉粉和牛肉松,很有创意,值得借鉴。
坐在大厅的卡座里吃火锅,配上小资小调的环境,听着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