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章——第11章(1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卜志毅

母亲跟我说打小的时候有个算命的说我这辈子贵人多,一辈子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是吃喝不愁衣食无忧。

我承认我命好,是有福的命。别的不说就说我有五个姐姐吧,这就是好命,姐姐对弟弟好那是实心实意的,一点不藏假。

我的五个姐姐对我都好,她们就是我的贵人。

在饭店打工的大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文化水平都不高,家里生活困难,穷困,孩子又多,在家没什么出路,就出来打工讨生活,给自己谋条出路。

我家那里是辽西地区,十年九旱,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平整的土地没有多少,也就是所说的洼地,不多。大多是山地,山地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种庄稼没有多少收成。我家我、五姐加上母亲三口人,一共十二亩地,一年下来从地里也收成不了多少,年年都是入不敷出。那时候农村还有“三角债”,在我们村我家欠的“三角债”最多。那时候农村有钱的叫“万元户”,我家也是,只不过是欠“三角债”的万元户。

每年一入冬村民组长就会挨家挨户的收“地流钱”,也就是地税钱,我家拿不出来,只好拿粮食抵,那也不够。

村组长就说:“过年把你家的地收回,不要种了。”

听到村组长说这话,我就气的不行,母亲倒是不太在意,说:“收回就收回吧。”

剩下什么也不说,等村组长走后我问母亲:“过年咱家没地种了,咋办?”

母亲就说:“啥没地种了,他就是说说,现在都是新社会了,还有不让老百姓种地的事?”母亲淡定的说:“他就是说说,咱家的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

我家困难村里是排名第一的,镇上也知道。之所以会穷,因为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有病,参加不了劳动,也就是不能上生产队出工,不出工就没有工分,也就没有任何收入,再加上有病,治病需要钱,家里没有钱只能在生产队里借,生产队里没有就到公社里借,久而久之欠了不少债。母亲给我讲,那时候父亲在村里是挂了名的,叫“老病号”。再加上家里孩子多,都是女娃,没有男娃。没有男劳动力,姐姐们到生产队出工挣不了多少工分,每年下来还要欠生产队的,就更穷了。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的和我家差不多,但是人家比我家好一些。父亲在我七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了母亲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