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昌,种田开始(求订阅!)(3)

过了,父皇还准小王自行募兵,武昌附近兵力,以二十卫为上限,以十卫为下限。”

刘伯温闻言,不再说话。

朱桢知道,他人刚到武昌,事情肯定是千头万绪。

他不慌不忙,只抓住两点。

一为公事,一为私事。

公事既是军队建设,屯田,教育和兴修水利。

私事就是建立大明版的汉冶萍煤钢联营体系,外加大力制造水泥,辅助武昌城内外的基础建设。

有了这两个抓手,安顿好之后,楚王身边的各种事情,便已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三天后,南下斥候来报,云南俘虏已到鄱阳湖边,正在组织船运,沿江而下很快就到武昌。

而此时的朱桢,已经在汉阳西边的屯一农场视察了。

这是他划定的第一个屯田农场,范围约有近十万亩。乃是汉江下游的泛滥区,由广阔的芦苇荡和荒地组成。

朱桢站在一处芦苇荡旁,对身后的杨士奇道:

“先生,要好好耕种这里,必须要把上游的汉江管住,不能任由它泛滥,不然下面就算是平整成水田,早晚也得被淹。”

杨士奇点头道:“殿下既然决定在这里屯田,肯定已经有了办法吧?”

“小王计划趁着汛期来之前,在汉江南岸建一条石头坝,坝上再建几个水闸。”朱桢指着手中简略的地图道:

“平时开闸放水,汛期时,便关上水闸,可保下游无虞!”

“若是之前殿下这样说,草民是一万个不信的!”杨士奇面带钦佩道:

“不过殿下有水泥神物,服江降海,应该不在话下!”

“哈哈!”朱桢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荒地,一脸期待。

三月初十,朱桢到达沔阳城,又沿着汉江而下,来到汉阳。

他和刘伯温杨士奇确定了,汉江沔阳至汉阳段,共建设十里重点水泥江坝和十座水闸的先期目标。

朱桢预计,这些工程要同期进行的话,两万人大干半月足够完成了。

杨士奇估计,总投资资金大约在一万两白银,建设人员伙食费得一万石粮食。

主要是水泥的使用,将大大节约工期和工程花销。

这些钱由朱桢前期垫上,后期汉江下游的屯田农场获利了,再摊牌返还。

三月十五,云南来的第一批俘虏,在汉阳县南的江边上岸。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