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殿下要来招揽在下,总得给草民一个理由吧?”
“本王觉得先生年纪轻轻,便有开馆授学之才,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朱桢诚心实意的说道:
“本王不日即将就藩武昌,欲请先生往武昌建学立校,使湖广百姓人人有书念!”
“人人有书念?”杨士奇闻言皱起眉头,看着朱桢道:“殿下可知,湖广百姓一共有多少人?”
“若想人人有书念,又得开多少私塾村馆?”
“总数本王并不知,”朱桢坦然道:“本王与先生皆年轻,可以先从武昌府做起,再扩大到荆湘一带,再扩大到湖广一省。想来花上几十年功夫,总是能做到的!”
杨士奇闻言,也是一脸向往。
不过随即,他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般,拱手歉意道:
“殿下盛情相邀,草民感谢万分,奈何家中还有老母要养,暂时脱不得身!”
“这有何难?”朱桢不以为意道:“随先生一同往武昌养老便是。”
“呃”杨士奇顿时无语,没想到这个楚王朱桢,还想的真周到。
不过即使这样,他也没有马上答应的意思。
杨士奇心性极为坚韧,他自认对楚王朱桢了解甚少,不想一口答应。
“殿下,可容草民回家,与老母商量一二再说?”
“当然,当然!”朱桢知道,要给对方时间消化。
两人便约定,有时间再谈一次。
黄昏时分,杨士奇回到家中。
他本是江西袁州人士,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
杨士奇也跟了过来,改姓为罗。
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自己用泥巴捏了个杨氏祖先的泥像祭祀,被罗性发现了。
罗性十分欣赏他的志气,便准许他恢复姓杨。
可怜罗性后来因得罪权贵,被罚去陕西戍边,并死在当地。
杨士奇只好和母亲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
他确确实实是个大孝子,这点确实没有忽悠朱桢。
杨士奇回来时,从街上割了点老母爱吃的猪头肉。
回到家时,老母已经将饭闷好。
他便勤快的弄了些青菜烫熟,又将猪头肉切了,摆在木桌上。
杨士奇又盛好两碗饭,这才喊老母过来。
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