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留几日,他说服楚宣王,时间一拖,就足足拖了七日,也就是秦孝公和周显王两人抵达宛城的第七日,一身肥肉的楚宣王终于拖着“病体”来见。
这一次,江乙早早就命人从新整理了会场,自然不能再搞小聪明自取其辱了,于是秦孝公背西而坐,而周显王北而坐,楚宣王则背东南而坐。
秦楚十约以羊皮誉抄摆在会盟大帐之内:“秦楚联盟,盟约有十一划定边界,休止兵戈,军事联盟,共抗强敌,通商贸易,互通有无,设立口岸,开放商户,设使馆,秦楚友睦,修建船!驰车同轨,赔偿军费两国修和,常驻使节,外交豁免,交通军械事互助,两国联姻秦楚修好。”
而后,秦孝公便和楚宣王就这十条盟约细细商议讨论,这第一条是:划定界,休止兵戈。
秦国原先提,由于目下秦国已经兼并巴蜀,因此要和楚国重新划定国界,根据秦国提供的的图,新的秦楚国界将以楚国的夷陵房陵作为秦楚之间的新国界,对于这一条,楚宣王表抗议接受,但北西房陵以北的巴蜀虽然已经被秦国实际控制,可那里还有楚人居住,一些的主人手中尚有地契,是以希望秦国能承认那些楚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点秦孝公爽快的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这些楚人若是愿意,可以把土地卖给秦国,然后归反楚国,否则,些楚人便自动归化为秦人,需受秦国法律管制。
军事联盟,共抗强敌,秦国要求秦楚两国建立一个为期五年的军事攻守同盟,在同盟期内两国不的互相攻击,若一国遭受他国进攻,同盟国须的无偿无条件的出兵援助,五年期满后,视情况续订盟约或解除,这点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直接通过。
通商贸易,互通有无,秦楚两国应该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以支持商人进行商业贸易,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既是指两国商人来往两国进行商业贸易时,可免收一切税费。
设立口岸,开放商户,秦国要求在楚国的都宛城寿春松阳四城设立通商口岸,允许秦国商人在此四城设立商,享有免税待遇,同理,秦国也将向楚国商人开放城咸阳成都四城,楚国商人也享有相应的待遇,对于此点,楚宣王在深思熟虑之后,要求秦国除掉对楚国的商人开放武关和函谷关这两处关之外,还应该将巴蜀进入秦中腹的的关向楚国的商人开放,这样楚国商人便能够有一条新的贸易路线,楚宣王提出这个条件按理说应该是不能被秦国接受,可没想到的时候,在梁元的示意下,嬴渠梁却是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并且提出,只要秦楚友睦,凡日后秦驰道所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