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如果没有城墙,可能早就守不住了。
“倭寇人数2000余人,现在太阳太大,想必倭寇不会发起进攻,傍晚晚饭后想必会进攻,后面郑参将有500将士,如果在倭寇攻城的时候从后发起进攻,必会引起对方混乱。”周棘说到。
“乘着对方混乱,直接斩首,其他的倭寇就不足为惧。”严魁说到。
“严魁兄,你去拦住郑参将,告诉他我们的判断,如果对方赞同,就建议他停在10里外,等到我们这边点上狼烟的时候,你和郑参将便带兵杀来。”周棘对严魁说到。
如果这次能打败倭寇,让严魁立功的话,此去投军必是有帮助的。
严魁看了看周棘说到,“好”
说完便骑马飞驰而去。
周棘等人把马匹栓到了山背后,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开始休息。
镇海县知县刘镇之,以教喻身份迁任镇海县知县,历史上此人对李自成陷城不屈而死,一生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
此时,刘镇之正带着衙役兵丁在城墙上巡查,刘知县满脸憔悴,但是两眼炯炯有神,现在刘镇之已有40多岁,对于从教瑜升任的知县,刘知县很是尽心尽力。
“不知道知府大人和郑参将是否能及时救援?”刘知县扶着城墙,满脸担忧的看着外面说到。
“大人放心,张士良大人和郑参将两人不是奸滑之辈,必会派兵前来。”旁边的县丞李向阳说到。
刘知县点了点头,问道:“县里还有多少余粮?”
李向阳叹了口气说到:“仅有3万担,从城外进来5、6万百姓,怕是只够15日左右。”
“让上城的人吃饱饭,不可让百姓饿了肚子,其他的等打退倭寇再说。”刘镇之说到。
李县丞点了点头。
李县丞想了想还是开口说到:“大人,龙山所的千户况玉达让县里拨给他1万担粮食。”
刘镇之听到李县丞说完,顿时气得脸色涨红,骂道:“这个懦夫,要不是他怯站,如何让城外诸多百姓死于非命。如此还敢要这么多粮食,真是可耻至极。”
李县丞看到刘知县激动的骂况玉达,急忙上前捂着他的嘴,轻声说到“大人慎言,小心被有心人听去,为这样的人不值当。”
刘知县平复了一下心情,说到:“告诉他,上城守城才会给粮食,不上城只有稀饭。”
李县丞知道知县刚正不阿,不好再劝,退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