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了章越的建议,让韩忠彦继韩琦之后,在议礼之上占据名分大义的高度。
再之后吏部尚书李清臣,出任尚书左丞。而原任尚书左丞蔡确,出任门下侍郎。
这算是章越与王珪,蔡确达成的默契和协议。
蔡确越过章直出任门下侍郎,也代表他将接替章越执掌右相之位。曾被冷落蔡确,又重新恢复了门庭若市的状态。
至于工部尚书安焘接替为吏部尚书。原礼部尚书陈睦出外任知州,曾布回朝出任刑部尚书。
至于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则空缺不补。
官场都是这样,一个人升官,其后一定会伴随一连串的人事调整,这也是常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不过黄履,陈睦先后离京,王珪蔡确的心腹进入中枢执政,章越有点人未走茶已凉的意思。
当然章越也明白,这是自己提议建储,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天子和高太后现在肯定都是气得够呛。
章越虽说知趣逐步交出了权力,但他也作了反击,为了遏制以后蔡确接替自己为右相后掌权。
他先将中书堂除官员的权力交了出去,改为尚书省共议堂除官员。
众所周知交出人事大权,如同自废武功。
同时为了遏制户部尚书的权力,他又将户部右曹(原司农寺)改为尚书省直辖,此举避免蔡确联合其党羽新任户部尚书何正臣以后更动自己的募役法。
如此即便蔡确成为右相,也会发觉他的权力与章越曾经担任右相,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更何况中书,门下二省还各多了一名,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分权。从三省四名宰执到六名宰执,从章越一人独揽事权,再到宰相公议大事。
章越知道蔡确肯定在心底大骂,自己这样吃完饭便砸了锅碗瓢盆的举动着实不厚道。
但章越已不理会蔡确想些什么。
十七娘已是提前派人将一些东西,往老家寄去了。
章越早在一年多前,已派人往建州觅地建了一座宅子。
那是一处山间林居,位于崇安县。这崇安县就是后来武夷山市,与浦城一并同属于建州。
南浦溪正发源自崇安县,顺流而下,可至浦城老家。世人罕知柳永柳三变就是崇安人。
此后绿波廊烟,平湖青山将与己日夜为伴,昔日富贵荣华事如同两鬓风。
正如那句‘柯村赵四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