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关,不好过喽。”
有个老头望向西北的方向,忧心忡忡地说。
“老丈,可别瞎说,这年关将至,咱口头上也得图个吉利不是?希望只是西北军缺了粮草、被褥什么的回来催催吧。”
“你这年轻娃儿哪懂那些!催军粮能用八百里加急?”
“还是都别说了,这关城门的时辰就要到了,赶紧走吧,这天黑路滑的,都当心着点儿。”
……
皇宫,御书房内。
眼见已是入夜,灯火通明中,敖国正值壮年的敖冽,正一心伏在案几上,孜孜不倦地批阅着奏章。
太监总管苏明,看着皇帝的背影,心里一个劲儿地在叹气。
晚膳的事儿他已经求问过几回了,可皇帝就是半点都不搭理他。
可再这样儿下去哪行啊?天寒地冻的,再空着肚子,身体可会熬不住的啊。
他咬咬牙,蹭着脚尖,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挪。
准备豁出去了再求皇上一回,不管怎么样,也得求着他先把膳食用了再说。
谁知他刚挪到侧边,还没来得及跪下呢,就听见皇城里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一声声的:“八百里加急!”
得!他知道,今晚皇帝又是不会用膳了,自己个儿还是想着,一会儿让厨房给炖点热汤来吧。
不过这么晚了,还是八百里急报,如今本朝疆域中,只有西北边关战事未息,难道?
苏明抬脚就往御书房门外行去。
刚打开门,就见报信的信使策马狂奔至阶下,正一轱辘地从马背上滚下来,再连滚带爬地站起身,掏出信书袋里的奏函,摇晃着身子、双手捧着就往台阶上冲过来。
八百里加急,别人不能假手,但是苏明可以。
他快步冲下去,一把接过信使手中的奏函,刚转身,又回头悄悄地问了个字:“危?”
信使眼见奏函已被苏大总管接过,心气儿一松、腿一软,“扑通”一声,就四脚朝天地倒在台阶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听见苏大总管的询问声,他深深地闭了闭眼,微微地点了点头。
苏明心里顿时“咯噔”一声,连忙捧着奏函急步跑进了御书房。
只见皇帝敖冽已经站起了身,正望着自己。
苏明赶紧将奏函打开,扫了一眼,就立刻躬着身、低着头,双手捧着呈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