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望,而是会找白图的其他痛脚!
毕竟他们针对的,也并不是“杀一人如杀我父”,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白图的理念……
最激烈的抨击,是来自的儒林名士方面——相比于代表士族的那些人,他们更加单纯,更不用考虑是否会被百姓所背弃。
总的来说,就是那些在当前时代,的确很有名,但是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根本不会留下姓名的大儒,只有他们才既有舆论发声的能力,又没有政治上的包袱。
在这方面有孔融为白图摇旗呐喊,自此……孔融在儒林中,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第二天的时候,孔融就已经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支点,以孟子的部分理念,来为白图的话追寻在儒林中的法理基础……
当然,在这场论战中,孔融先天处于劣势——孟子的以“及”人之老,是有差等的,孔融的洗地理由,连他自己都不信。
就如同墨子的“兼爱”,会令孟子骂街一样,任何挑衅以“宗法血亲”为基的言论,都会极大的触动儒家的神经。
不过白图有圣贤之名,无论是谁也不敢将他从神农庙里抬出去……
孔融如今也已经文名小成,加上孔氏后裔的身份,令其可以拍着胸脯说“没人比我更懂孔圣”,至少可以拉动路人票。
然而孔融所负责的战场,实在太“险恶”,毕竟要在儒教的主场,来证明一句有违儒教核心思想的话,难度实在太高,孔融也很是头大。
孔融最先要面对的,是江东、荆楚、淮南一带的大儒,至于中原、河北等地的大儒,他们想要和孔融吵吵,也没有那么快的传信渠道。
而就是“附近”这许多文名远不如孔融的大儒,就能令他焦头烂额……
直到半个月后,王朗私下里拜访了孔融一次,给他支了一招——实在说不过别人,就想办法逼他们犯错!
也就是……故意引对方,激烈抨击白图的人品、最好是直接抹杀白图的贡献。
孔融最开始听王朗这么说时,显得十分气愤,以为王朗是要背弃白图,不过后来听了王朗的解释,也明白过来——这才是白图的最大优势!
无论那些大儒,将自己地位摆的多高、有多么想要俯视白图,但只要他们不想被清出舆论战场,必须紧守的原则是:可以抨击白图的部分理念,来证明白图错了,但绝不能直接下场抨击白图这个人。
一位两次引动大贤出世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