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0章 科技发展(2)

头、旧渔网等原材料制作出来的纸张并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权贵不肯大规模推广“蔡侯纸”之外,书籍稀缺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印刷技术的低下。这个时期的书籍完全靠手抄,而毛笔篆体、隶书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制作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籍,需要一个书匠忙碌半个月左右,其造价之高昂可想而知。

这个时期的书籍价格有多高?就算贵为皇帝的刘辩都觉得无法承受。

普通的史书、儒学、诗赋方面的书籍一本的售价高达数百钱,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一匹普通马的价格不过两千钱,几本书就能换一匹马。而这时候一个普通百姓的年收入才多少?拿一年甚至两年的积蓄来买一本书,这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决定不可能的。

普通百姓想要看书,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般人目不识丁,就算把刘辩愿意把他的藏书全部向百姓公开也没用,这也是造成文化落后,百姓愚昧的最主要原因。一个三五百人的村庄能找出三两个粗识文字的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大把大把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庐江城招了六千余人,只有两三个秀才的原因,能读书认字的人在大汉百姓中的比例十分之低。

至于兵书之类的书籍更是无价之宝,除了在权贵世家之中流通外,普通人若是想看根本没机会,书籍与教育渠道被世家全部垄断或者珍藏了,这也是为什么世家人才远比寒门人才多的原因。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快速推行纸张呢?那就是活字印刷术,只是刘辩对于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倒是清楚,至于到底应该如何制造,那就得询问徐光启了。

将大致的活字印刷术原理抄写下来后,刘辩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召唤方向。

现如今自己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统帅,现如今自己麾下统率值最高的当属戚继光,居次席的则是李如松和刘仁轨,但这三人中刘仁轨乃是水战名将,戚继光和李如松指挥一方倒是不错,但要是说这两人能够统领整个大军,那刘辩也是不相信的。

而现如今的各方诸侯中,孙坚有周瑜,刘备有关羽,至于曹操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统帅,虽然戚继光可能只比这几人稍差一点,但刘辩还是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出色的统帅。

一名好的统帅,跟他武艺高不高强却无关系。

一军统帅要能够约束队伍,落实纪律,军中要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