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5章 翁婿合议,大明盐务将换天地(下)(1)

“规模生产,成本会降低许多。”

“当朝廷的细盐价格跟那些私自所产粗盐成本相当时,私盐也就再没有存活的可能。”

牛城说着,看到一旁卷起的手绘大明地图。

他拿过来,伏地展开,一边指着地图上的区域,一边解释道:

“至于盐价定制,像扬州府这里产盐最多,朝廷只按照每两产盐成本定价。”

“刨去盐工、盐官等开销后,每两食盐价格是1铜币的话,我们卖给盐商2铜币,扬州府盐价设为每两食盐3铜币的价格,而再远些的德安府设定为5铜币,凉州卫设定为10铜币。”

“这样的话,私盐生产根本入不敷出,自然也就被抑制了。”

“而临近盐产地区,可以低价买到食盐,盐商想多赚钱那就要远运,这中间的挑费刨除,是有赚头的,这样可以让盐商获利,也可以让大明所有百姓有盐可食。”

“最重要的是,盐引限制贩盐这一条可刨除。”

“要换个思路,那就是人人皆可贩盐,人人皆可为盐商,想赚钱那就必须按照朝廷的定价贩卖。”

牛城说完,抬头望向朱元璋:“陛下以为如何?”

“想法不错。”

朱元璋略带赞许地说完,却是眉头皱起,轻叹道:“这执行起来难度可是不小,盐场扩大规模,盐价定制、管控,盐场管控……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可都是不小哇。”

“嗯。”

牛城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陛下,细节还需斟酌。或许实施起来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可一旦细盐普及,可是造福天下万民的大好事。”

“另外,陛下可别忘了精盐。”

牛城这一提醒,朱元璋忙转头问道:“那精盐,你是作何打算?”

“精盐陛下不是已经交给臣了吗?”

牛城笑了笑,接着说道:“按照我这方法炼制的细盐,虽然比盐商的细盐更为精炼,但仔细品味仍会有淡淡的腥味或微弱的苦涩。而精盐只有纯正的盐香。”

“这精盐朝廷购买,臣只收细盐五倍价格,若其他盐商购买臣卖他十倍价格,陛下觉得如何?”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就按这个比例定价!”

牛城这区分待遇,可算是深得朱元璋之心。

而之前牛城说的雇佣盐工、区域发展……这各种词汇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活跃、跳动着。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