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对姜维不怎么了解,姜维也不是喜好宴会的人,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姜维。
除非日常工作中与姜维有各种接触,否则其他人很难清楚姜维到底是个什么性格,能力。绝大多数人对姜维的了解,来自于其他人的转述,自然存在各种主观上的误差。
总之有一点很明确,田信对姜维的重用,远远高于对堂兄弟的重用。
姜维的路已经铺平,各种领军路线都已经搭配完善,配属给姜维,以及即将配属给姜维的将校,都是田信打磨的极为趁手的利器。
就如已经上弦的劲弩,田信把上弦的劲弩递给姜维,姜维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要能协调好内部各支军队的矛盾、顺序,那么姜维这边就顺畅了。
可朝政、军权是复杂的,田信这里铺的越顺……那姜维会遭遇各种看不见的阻力。平时没什么,就怕军队渡河参战之后。
到那时,数万大军生死决于一念之间……友军稍稍误导,若是姜维误判,就有可能带着数万大军走向不归路。
夏侯霸表现出来的担忧,夏侯尚想了想,也只是摇摇头不做点评。
若不是弘农投毒事件关系自己儿子,他也不会出山来找田信。得到一个承诺已经很不容易了,余下的尽人事听天命即可,多虑无用。
夏侯尚乘车离去,夏侯霸只能带着满腹忧虑伺机拜访姜维,以方便把自己推荐给姜维。
那么多的将军、校尉会隶属在姜维麾下,能协助姜维决策的副将、偏将的数量也就在三五人之间。与其到时候姜维在军中考核、选拔人选,还不如早早靠拢,方便姜维了解、掌握自己的信息。
早入为主,结成牢固友谊,再进入姜维的指挥决策核心团队也就顺理成章了。
姜维这里也随着弘农投毒事件而突然忙碌起来,与魏国签署暂时停战协议后,双方之间商业贸易的确日益频繁。
北府已经把河北、魏人看作了盘中的鸡鸭,自然没必要采取其他刺激矛盾的做饭。
可魏国公卿权贵阶层不一样,巴不得北府采取一些过激的报复手段,好籍此孤立河北士民的思想,再逐步引导,使士民与北府全面敌对。
所以从大方面来说,魏人掌权者敢投毒,采用激化双方底层军民矛盾的手段;可北府没必要用这种得不偿失,也画蛇添足的手段。
所以停战协议后渐渐复兴的贸易、各种官员、乡党、姻亲之间的交流,也会随着弘农投毒事件而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