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后,有人和张不伦说,其实这集动画片也是有深刻内涵的,作者米勒将鼹鼠比喻成一位父亲,创造的雪人就是他的孩子,和孩子玩耍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孩子总要独立生活,如果总是呆在父母身边,就会融化消失,失去自我。故事的最后意寓着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域,父母只要在关键的时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这样孩子才能开心成长。张不伦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个暑假,张不伦和金小宝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他们俩见到了霍金。
庄园的爸爸妈妈都是是清华大学老大学生,偶然看到了科大的校园张贴的海报,听说霍金要来,便早早托人联系搞了好几张入场券。庄园给张不伦兄弟一人送来一张。从庄园口中,张不伦知道了霍金是个挺厉害的身残志坚的小老头,他的成就比他知道的那几个科幻小说作家大多了。只是关于那些成就,庄园也讲不明白。
霍金的在中科大的亮相地点定在水上讲演厅。所谓的水上,是指讲演厅的一大半建在校园里的小水塘上。这个讲演厅可以容纳三百来号人,非常适合作大型的学术报告。
那应该是霍金第一次来中国,这位非常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后来肯定还去过中国的其他地方,像霍金这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怎么说来就来了呢?而且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合肥,现在想来也并不奇怪,当时中科大的天体物理在世界上应该还算是相当活跃的。
庄园兄弟,张不伦兄弟提前了四十多分钟,只占了一个靠后的位子。不久,后面的位子也没了,后面到来的人只好顺着过道往下站,最后连讲台的两侧甚至门口也站了不少人。那种情景的确可以用济济一堂来形容。
那天的演讲叫做“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那是一场带有普及性质的报告,对于大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并且现场还有一位天体物理小组的老师做翻译。那位老师约摸四十五岁,当时已经是正教授了。大概是由于很少出国的缘故,没过多久他便出了一个错,接着又出了一个错。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把他轰下了台,而由那个当场指出错误的人来翻译。对于这一戏剧性的插曲,霍金身旁的两位英国女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而霍金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轮椅上,脑袋像先前一样歪着,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张不伦虽然有些云山雾罩,但还是听得很认真,演讲中涉及的好多东西确实比较有趣。
当时的科大,天体物理是很时髦的,相关的报告也比较多。很多不是学物理的,也在眉飞色舞地谈论宇宙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