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晚饭时分,张妈妈笑眯眯地端上了半份烤鸭。
工厂附近其实早就有了卖各种卤菜的摊子,是一些厂里职工家属搞的副业。有一家专门卖烤鸭,挂在橱窗里的烤鸭色泽红润油亮,香味扑鼻。每次张不伦兄弟放学路过,总是闻香而过,偷偷流着口水却总不敢奢望,因为在他们印象中烤鸭是个很贵的东西,只有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偶尔能尝到。
那天晚上兄弟俩欢呼雀跃,狼吞虎咽 ,连烤得酥脆的鸭骨头都啃了又啃,回味无穷。张妈妈许诺他们兄弟俩,以后只要考了第一,就可以有烤鸭吃。烤鸭的香味不仅刺激着张不伦兄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萦绕在张不伦的脑中,九几年的时候还以此为素材写了个小说刊登在广西一家的刊物上。
不过工厂检验出身的张妈妈向来奖惩分明,对于兄弟俩的成绩,在给予奖励的同时,还采用量化标准提出了相应处罚措施。以后兄弟俩不管哪门功课没考过90分,家门口有个搓衣板,回来以后自己跪着去,什么时候大人喊起来才能起来,一下就彻底坚定了兄弟俩发愤图强的决心。
不管如何,寒假终于到来了。那年,在放假的日子里,张不伦兄弟遇到了好几件高兴的事。
爸爸妈妈一人给他们买了一套新衣服,说给他们在过年的时候穿,把兄弟俩高兴了好一阵子。
过了几天,来接他们回外婆家过年的舅舅金队长,在路上处理完业务上的事后,直接就带着兄弟俩去了交通饭店。上世纪70年代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的时候,安徽省交通厅在合肥大东门外金三角地带上建了一座十层的大楼,当时不仅是合肥第一高楼,更是当时合肥人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大楼就是交通饭店。
大楼建成那天,很多市民甚至外地人都赶来看看究竟。当时胜利路通往火车站方向还没有路,只有交通饭店门前有条小路,一下子都挪不开步。还有不少市民有幸上去转了一圈,他们一下来,马上就被旁边的人围起来问这问那,十多分钟都不愿散去。而当时的合肥报纸,则用“万民争睹”来形容它给合肥市民带来的震撼。
金队长带着两个外甥到餐厅坐下,打着响指喊来服务员,像模像样地点了几个高档菜,还上了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风格豪华大气的阔大空间下,兄弟俩边津津有味吃着,边好奇地看着天花板上华丽的水晶吊灯,还有统一着装的服务员轻手轻脚在身边很有礼貌地走来走去。于是兄弟俩在那个时候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高档饭店,很是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