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职工医院(三)(2)

智斗勇,战斗得昏天黑地。

张不伦从小到大对职工医院的医生最大印象就是不装,能治得了的肯定尽心给你治疗,治不了的也会当场毫不含糊地告诉你,并且还给你提供不少参考意见,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办怎么办。

厂里职工去医院看病是不需要掏钱的,进厂的时候一人会发一个白色的小本子,看病结束,拿着小本子到挂号收费的地方划价登个记就行了,因此厂里的职工经常开点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常用药放在家备用,张不伦家也是如此,

有一次张不伦发烧,高烧四十多度,张妈妈从家里找出了退烧药,喂他吃了几次都退不了烧,于是张爸爸,张妈妈连忙慌慌张张带着张不伦去职工医院找儿科的钱主任。

钱主任诊断完沉吟半晌,说孩子这病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用药量我把握不好,你们得赶紧去安医门诊部去找我的老师。钱主任把他老师的名字,科室详细地写给了张妈妈,送张不伦一家到医院门口的时候,还反复特意交代,如果万一找不到她老师,一定要找一个年纪大的老医生给孩子看病。

那天还比较幸运,到了安医门诊部,很顺利的就找到了钱主任的老师,老人家那才叫艺高人胆大,问了问病情,翻翻眼睛,看看舌头,然后默不作声去配了大概是平常大人药量一倍半的针剂,哐唧对着张不伦屁股就扎下去了。

据说就这一针,一直躺在张爸爸怀里的昏昏沉睡的张不伦,等走出医院门口的时候,已经开始在唱北京的金山上了。

当时张不伦家隔壁邻居住着个姓张的伯伯,比张不伦父母岁数要大一些,也是职工医院的医生。当时就外科技术而言,张伯伯绝对是出类拔萃,不仅在厂里,即便是到了区里,市里,那也是屈指可数的。

老家在北京的张伯伯之所以来张不伦他们厂,后来就他老人家自己总结起来应该是归根于他的脾气。张伯伯年轻的时候,卫校刚一毕业就报名参军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的跟着队伍准备到朝鲜去教训美帝国主义,结果部队刚开拔到鸭绿江边,板门店那边谈完了,没仗打了。于是部队只好奉命回防,后来陆续又收到了部队缩减整编,后勤机关撤销的命令。

张伯伯复员后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平日里忙忙碌碌,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救死扶伤,很是展现了一把青春的风采,深得患者和医院上上下下的喜爱。不过年轻时张伯伯就有一点,脾气直,对人对事有啥说啥,从来不会拐弯。

有一回,几公里外的一家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